為了讓青年學子走出校園,深入基層,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以實踐行動踐行青春使命,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春藤計劃實踐隊于8月1日走進山東省濟南市孫村街道將山佳苑社區,開展以社區服務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精準對接需求 織密老年關愛網絡
為解決部分老人“吃藥難”問題,實踐者自制彩色服藥提醒卡,張貼于老人家中醒目位置,并建立“每日提醒”機制,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督促按時用藥。78歲的獨居老人李奶奶表示:“孩子們天天打電話提醒我吃藥,比親人還周到。”針對老年人智能設備使用難題,實踐者精心制作圖文操作手冊,將微信視頻、健康碼調取等常用功能拆解為“一步一圖”教程,開展“銀齡學堂”專項培訓8場,幫助65名老人掌握智能手機基礎操作,其中65歲的陳爺爺通過視頻通話與外地孫子實現“云團聚”,成為社區里的暖心佳話。

豐富活動載體 打造青少年成長樂園
結合暑期青少年托管需求,實踐隊員策劃實施“七彩假期”系列活動,涵蓋“趣味科學營”“紅色故事會”“環保小衛士”等主題項目,吸引轄區80余名青少年參與。在“環保小衛士”實踐活動中,20余名青少年化身社區環境守護者,集中清理綠化帶垃圾12袋,分類回收可回收物30余公斤。活動后自發成立的“社區環保監督隊”,已開展環境巡查4次,成為社區環境治理的“小小生力軍”。
“紅色故事會”上,實踐隊員通過情景劇、互動問答等形式講述革命故事,讓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接受紅色教育;“趣味科學營”設置簡易實驗、科普問答等環節,激發孩子們的科學探索興趣。家長們紛紛表示:“社區暑期活動解決了雙職工家庭的看護難題,孩子們在玩樂中還能學到知識,特別有意義。”

聚焦急難愁盼 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實踐者們主動融入社區日常治理,在矛盾調解、環境改善、應急服務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鄰里噪音糾紛,實踐者聯合社區工作者開展入戶調解3次,通過制定錯峰練琴時間表、贈送隔音耳塞等方式,成功化解二樓與三樓住戶的矛盾糾紛,促成雙方達成諒解協議。
對長期閑置的社區荒地,實踐者們發起“清爽家園”改造行動,聯合物業清理各類雜物20余車,組織居民捐贈花草苗木50余株,將荒地改造為占地80平方米的“共享花園”。居民王女士說:“現在下樓就能賞花聊天,實踐者真是為大家辦了件實事。”暴雨期間,實踐者緊急參與低洼地段防汛搶險,協助轉移居民物資12件,清理積水區域3處,保障了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搭建實踐平臺 實現服務成長雙贏
“實踐隊員的加入為社區工作帶來了新思路、新活力,”王主任表示,社區將持續優化實踐服務平臺,建立常態化參與機制,吸引更多青年力量參與社區建設。此次活動不僅為居民送去了實際幫助,更探索出一條“青年服務社區、社區培育青年”的良性互動路徑,為基層治理創新注入了持久動力。

本次實踐活動使隊員們在實踐中得到收獲與成長,全身心投入奉獻社區,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使命和擔當。實踐隊隊員們“為老”、“為小”,將豐富的活動和細致的服務帶到社區,以實事踐初心,以服務暖人心。未來實踐隊員們將賡續前行,奮楫爭先,繼續為社區服務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