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車工業學院調研團隊深入體驗會同木雕制作以行動助力非遺傳承
在近距離領略會同木雕作品的精妙后,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拾遺楚韻·啟為創新”非遺調研團隊對這項古老技藝的制作過程充滿了強烈好奇。會同木雕第五代非遺傳承人向昌平老師看在眼里,隨即帶領團隊成員移步至公司的作品制作區,讓大家沉浸式感受木雕從原料到成品的完整蛻變歷程,親身體驗這項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與背后的匠心堅守。

走進制作區,木屑的清香與工具的細微聲響交織,幾位師傅正專注于手中的木料,整個空間彌漫著專注而沉靜的氛圍。向昌平老師一邊指引大家觀察,一邊細致講解木雕的完整制作流程:第一步是粗雕成型,師傅們需嚴格依照設計圖稿,用刻刀對木材進行初步修整,快速勾勒出作品的大致輪廓,這一步是后續精細加工的基礎,考驗著對整體形態的把控能力;第二步為精雕細琢,這是最耗費心力的環節,師傅們手持細小刻刀,在粗坯上雕琢細節,無論是人物的發絲、衣物的褶皺,還是花鳥的羽翼、器物的紋理,都需要毫厘之間的精準拿捏,向老師特別強調:“精雕時每一刀都不能出錯,稍有不慎就可能毀掉之前的所有努力,必須沉下心來,與木料‘對話’”;第三步是打磨修整,師傅們用不同粗細的砂紙反復摩擦作品表面,耐心去除每一處刀痕與毛刺,直至木料呈現出溫潤光滑的質感,仿佛褪去了堅硬的外殼,顯露出內在的細膩;最后一步是上色涂漆,師傅們會根據作品的風格與題材,調配適宜的色彩,均勻涂抹于表面,不僅能讓作品的藝術風格更加鮮明,更能形成一層保護膜,增強木材的耐久性,讓這份匠心之作得以更長久地留存。

團隊成員們在旁靜靜觀察,看著師傅們指尖的刻刀游走于木材之上,從最初的粗糙木料到逐漸顯露出生動形態,再到最終成為一件精致的藝術品,每一個步驟都凝聚著無數的汗水與專注。尤其是在精雕環節,一位師傅為了刻出一片花瓣的自然卷曲弧度,反復調整刻刀角度,短短幾厘米的細節竟耗費了近半小時,這份對完美的極致追求讓隊員們深受觸動。

體驗結束后,調研團隊再次回到向昌平老師的工作室,圍繞會同木雕的傳承與發展進行了深入采訪交流。向老師談及自己多年來的堅守時,眼中滿是對這項技藝的熱愛與牽掛:“木雕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每一刀都連著歷史與文化,不能在我們這代人手里斷了傳承。”他還提到,如今團隊正嘗試在傳統紋樣中融入現代審美,讓木雕作品更貼近年輕人的生活,吸引更多人關注這項技藝。
看到向昌平老師及其團隊為傳承技藝所付出的努力與堅持,調研團隊成員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助力非遺傳承的決心。團隊負責人表示:“這次近距離體驗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會同木雕背后的艱辛與匠心,我們將通過鏡頭、文字等方式,全力宣傳這項古老技藝,讓更多人認識它的魅力。同時,也希望能感召更多懷揣‘工匠精神’的年輕人,主動接過傳統文化傳承的接力棒,讓會同木雕在時光的打磨中愈發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