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車工業學院調研團隊探訪秭歸移民博物館解碼荊楚文化傳承密碼
楚風浸潤三千年,文脈綿延冠古今。7月6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拾遺楚韻·啟為創新”文化調研團隊踏上秨歸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與動人故事的土地,走進秨歸移民博物館。在這里,荊楚文化的深沉底蘊與移民史詩的鮮活敘事相互交織、共振,團隊旨在通過此次探訪,解碼荊楚文化的當代傳承,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探尋文明延續的密碼。

走進展館,一幅巴楚大地的文明長卷在眾人眼前緩緩展開。展柜中靜臥的中華鱘化石,見證了長江流域億萬年的生命演化歷程;景賢門的青磚、古民居的木屋、古樸的船具等展品,將老縣城的肌理復刻得歷歷在目,讓人仿佛能觸摸到歲月的痕跡。

在王局長的生動講解中,數十年前老縣城的市井煙火仿佛就在眼前。然而,這片曾充滿繁華的土地,卻長期與水患相伴。長江,作為哺育億萬兒女的母親河,在汛期時,其洶涌的濁浪曾屢次吞噬家園。史料記載的1870年特大洪災、1998年潰堤險情,以及平均每十年一次的重大水災,無不印證著“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沉重記憶。為了終結這份憂患,1994年,國家在歷經長久的論證與籌備后,正式啟動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希望為三峽百姓重塑生活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