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革命精神,志愿教學團隊用“橫山之行”賦能奮進征程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 通訊員 秦蔡甜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2025年暑期,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組織隊員前往橫山新四軍第一支隊舊址開展參觀學習活動。通過實地探訪革命遺址、聆聽歷史故事、感悟先輩精神,實踐隊員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中汲取奮進力量,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明確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一、初抵舊址:在肅穆中感悟歷史厚重
七月的橫山,蒼翠欲滴,晨光熹微。志愿教學團隊一行懷著崇敬之心,踏入了這片承載著革命烽火記憶的土地。新四軍第一支隊舊址靜靜地矗立在群山環抱之中,斑駁的磚墻、古樸的建筑,無聲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
踏入舊址區域,莊嚴肅穆的氣息撲面而來。入口處,“橫山革命紀念展”幾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歷史的見證者,向每一位來訪者傳遞著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實踐隊員駐足于鐫刻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緬懷先烈、傳承精神”的石碑前,凝視著碑文上關于抗戰精神的深刻闡述,內心深受觸動。
“觸摸石碑的那一刻,仿佛能感受到先輩們熾熱的信仰。”實踐隊員感慨道,“這不僅僅是一次參觀,更是一次與歷史的對話,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紅色精神的可貴。”
二、展廳探尋:在史料中重溫烽火歲月
步入展廳,歷史的畫卷徐徐展開。珍貴的文獻資料、泛黃的老照片、復原的戰斗場景,將實踐隊員帶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陳列區詳細展示了新四軍第一支隊的組建背景、發展歷程以及在橫山地區的抗日斗爭。一幅幅歷史照片中,戰士們面容堅毅,盡管身著破舊的軍裝,但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實踐隊員仔細觀看著每一件展品,從銹跡斑斑的槍支到簡陋的生活用品,無不訴說著當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
在展廳中央,一尊新四軍戰士銅像巍然矗立。戰士手握鋼槍,身姿挺拔,仿佛隨時準備奔赴戰場。銅像周圍陳列著橫山戰斗的詳細記載,包括伏擊戰的戰術布局、遭遇戰的激烈場景等。實踐隊員認真閱讀著每一段文字,仿佛置身于當年的戰場,感受著先輩們浴血奮戰的英勇精神。
“看到這些實物,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艱苦卓絕’。”實踐隊員說道,“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必須倍加珍惜。”
三、感悟交流:在對話中傳承紅色基因
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不時停下腳步,分享自己的感悟。面對先輩們簡陋的生活用品,大家深刻體會到革命年代的艱辛與不易。
“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先輩們依然堅持抗日,甚至不惜犧牲生命,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一位實踐隊員感慨道。
講解員談道:“新四軍精神的核心是不怕吃苦、一心為民。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要把這種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中,遇到困難不退縮,切實為群眾辦實事。”
參觀臨近尾聲時,團隊在舊址庭院內舉行了簡短的總結會。團隊負責人站在先輩們曾經戰斗過的土地上,動情地說道:“今天來到這里,不僅是為了銘記歷史,更是為了傳承精神。新四軍第一支隊的戰斗歷程,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我們要以先輩為榜樣,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四、紅色延續:在行動中踐行初心使命
夕陽西下,實踐隊員踏上歸程。金色的余暉灑在舊址的建筑上,為這片革命熱土披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盡管參觀已經結束,但大家心中的震撼與思考卻久久未能平息。
此次橫山之行,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顧,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通過實地參觀、史料學習、交流感悟,實踐隊員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大家紛紛表示,要將此次學習的收獲轉化為實際行動,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揚革命精神,勇擔時代使命。
“紅色基因不僅要銘記于心,更要付諸于行。”實踐隊員表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把紅色故事講給學生聽,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橫山新四軍第一支隊舊址的參觀學習,讓志愿教學團隊在追尋紅色足跡的過程中,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使命擔當。未來,實踐隊員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于教育事業和社會服務中,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通訊員 秦蔡甜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