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脊椎演化史,守護健康生命線——南中醫實踐團開展脊柱健康科普行動
博物館研學:追溯脊椎演化歷程
6月27日,團隊四名成員走進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在館長指導下開啟脊椎演化探索之旅。從寒武紀無脊椎動物化石到人類S形生理彎曲的形成,隊員們系統學習了魚類原始脊椎的支撐結構、蛇類脊椎的靈活特化,以及人類直立行走后脊柱“四重彎曲”形成的精妙平衡機制。
“古魚的脊椎支撐著游泳需求,而現代人的脊椎卻要承受書包、手機帶來的額外負擔。”隊員劉奕妍的記錄,揭示了進化賦予人類運動靈活性的同時,現代生活方式給脊柱健康帶來的挑戰,也為后續科普活動埋下專業伏筆。
校園科普:創新形式傳遞健康理念
7月22日,三名團隊成員奔赴博平小學,為班級內三十多名學生開展脊柱健康宣講。活動以脊椎演化史為線索,結合《中國青少年脊柱健康白皮書》中“青少年脊柱側彎發生率達10%”的數據,用“彈簧比喻”通俗解釋脊柱緩沖功能,現場示范“三個直角”標準坐姿,并通過互動教學指導雙肩包正確背法。
“書包減重挑戰”“背得高、背得緊”口訣記憶等趣味環節,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其中。活動結束后,學生們集體承諾告別“單肩挎包”“低頭族”,在小范圍內實現了從知識認知到行為改變的有效轉化,將護脊意識深植于心。
未來展望:持續守護脊柱健康
“脊椎不僅是生物學上的進化奇跡,更是需要終身守護的健康契約。”隊員雷翌慧的總結,道出了實踐活動的核心意義。此次實踐將億年脊椎演化知識與當下健康行動有機結合,既展現了中醫藥“治未病”理念在預防醫學中的實踐價值,也體現了中醫學子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
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入社區、學校,通過專業科普、實操指導等形式推廣護脊知識,讓更多人了解脊柱健康的重要性,共同挺直“生命脊梁”。守護脊柱健康,永遠在路上。
(圖文/南京中醫藥大學“挺直脊梁”實踐團1688阿里巴巴隊)
社會實踐推薦
- 重溫崢嶸歲月,汲取紅色力量
- 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紅跡鑄新篇”點亮八皖實踐團志愿者前往皖西烈士陵園紅色教育基地開展
-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