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青少年對非遺文化的熱愛,2025年8月5日——2025年8月8日,湖北大學曼城聯合學院“曼步非遺,楚脈新章”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湖北省武漢市漢劇博物館和武昌區西廠口社區開展“童心繪文化”的漢劇文化體驗活動。實踐團隊通過實地考察,深入對漢劇文化的了解,再將實踐成果帶去社區,開展漢劇知識講解、漢劇經典唱段賞析和漢劇臉譜繪畫等活動,給社區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漢劇體驗課程。
博物館實踐深度了解漢劇文化實踐團隊前往武漢市漢劇博物館,開啟一場漢劇的溯源之旅。在講解員帶領下,實踐團隊通過珍貴文物了解漢劇發展史:漢劇戲服的紋樣、民國時期名角的戲單、現代舞臺設計手稿——每一件文物都讓團隊成員驚嘆不已。互動環節中,團隊成員戴上VR設備穿越至老戲樓,沉浸式體驗漢劇經典選段。在這次的博物館參觀中,實踐團隊對漢劇這項非遺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漢劇正在煥發著全新的生命力!”實踐團隊成員表示。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參觀漢劇博物館 李詩雅 攝
沉浸式課堂解鎖漢劇文化密碼在深度了解漢劇文化后,漢劇體驗課堂再社區的青少年活動中心里拉開帷幕。實踐團隊成員化身志愿者,通過知識講解和視頻賞析的形式,帶領孩子們深入了解學習漢劇知識。“臉譜為什么有這么多的顏色?”“臉上的花紋都代表什么意思?”孩子們爭相舉手,在互動中了解到不同顏色、不同花紋的臉譜代表的人物性格。另外,實踐團隊成員向孩子們播放漢劇經典選段,各式各樣的動作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的興趣,孩子們紛紛模仿,活動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在社區為孩子們講解漢劇知識 陳俊曉 攝
彩繪臉譜中傳承千年文化美學在臉譜繪制環節,孩子們化身成臉譜設計師,在印有臉譜樣式紙上揮灑創意。社區志愿者首先講解色彩象征:紅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正直、金色多用于神怪……隨后,孩子們手持畫筆,在白紙上勾勒線條、填充色彩。小凡將孫悟空的臉譜畫得活靈活現:"我用金色描了火眼金睛,這就是書里的齊天大圣!""這次活動讓我發現漢劇原來這么有趣!"五年級學生小涵舉著自己繪制的包公臉譜興奮地說。

圖為社區小朋友們繪制漢劇臉譜 李詩雅 攝
此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多元化的方式,讓實踐團隊成員深入了解漢劇這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不僅讓孩子們領略到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更在他們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種子。“當孩子們主動拿起畫筆的那一刻,傳統文化的傳承就有了新的希望。”實踐團隊成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