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的
為強化社區居民食品安全法律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近日,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鸞”赴黑龍江實踐團走進卜奎街道鑫海社區,以“普及食品衛生法規,筑牢舌尖安全防線”為主題,開展系統性普法宣傳活動。
活動前期準備
本次活動緊扣《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核心內容,結合居民日常生活場景設計宣傳框架。實踐團成員通過前期梳理法規要點、制作圖文手冊及PPT課件,向居民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該法律的頒布歷程、基本原則以及消費者的維權途徑。
活動講解重點
重點講解了日常消費中應關注的食品標簽信息,如生產日期、配料表等,強調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食品并留存憑證。同時,對食品生產經營的衛生要求、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類別等進行了說明,讓居民了解如何初步判斷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宣傳
此外,實踐團還向居民普及了食品安全衛生的五大要點,包括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做熟、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介紹了食品安全衛生的四大“殺手”,即吊白塊、雙氧水、防腐劑、硫磺的危害;講解了預防食物中毒的相關知識,如食物中毒的特點、分類以及“預防食物中毒八要”等內容。
設置咨詢臺
活動現場設置咨詢臺,實踐團成員向居民發放定制的食品安全普法宣傳單,針對中老年群體關心的“散裝食品選購”“過期食品維權”“家庭儲存禁忌”等問題逐一解答,講解預防食物中毒的“八要”原則及食品衛生安全七要素(新鮮選購、生熟分離、徹底加熱等),引導居民將法律條款轉化為日常飲食習慣。
提問與回應
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互動,現場提出“網購食品抽檢信息查詢”“轉基因食品標識識別”等疑問,實踐團成員均依據《食品安全法》相關條款予以專業回應。此次活動共發放宣傳材料100余份,覆蓋居民100余人次,有效填補了部分群體對食品衛生法規的認知空白。
活動未來展望
“青鸞”實踐團將持續深耕基層普法,結合本次活動收集的居民需求,制作針對性更強的宣傳內容,推動食品安全法規走進更多社區,助力構建“學法知法、用法維權”的社會共治格局。
文字|劉宇涵
文字編輯|鄒婷婷 牟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