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銀鍛作為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代表,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走進鳳凰銀鍛工作室,能感受到濃厚的銀飾文化氛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麻利民帶領著我們開啟了一段識鍛銀,觀鍛銀,試鍛銀的特殊文化探尋,意在鍛銀過程中尋找到銀鍛的真意。下圖為麻老師及其銀鍛這一脈所獲獎項及榮譽。

在粗略了解銀鍛歷史及其發展后,老師手舉苗族傳統銀頭飾,它是銀鍛集大成之作,蘊含著苗族古老的智慧,光芒經過銀飾所帶來的反射,仿佛述說著它千年來的一切輝煌,頭飾上每一朵花,花上每一片花瓣,都帶著匠人雙手的溫度,只有一次次細微的雕刻,一天天嘔心的投入,才會帶來如此巧奪天工的美麗頭飾。

接下來老師親自為我們演示了如何進行最開始的一布,也是作為地基的一步。只見老師將一塊銀錠放入小坩堝,用噴槍將其融化,以迅雷之勢放到一旁鐵砧之上便開打。他們將鉗子作為左手,錘子當作右手,仿佛工具即為雙手的延申,一錘一翻間,就像用手親自為其塑性,這是機器所不能有的精細與特殊。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開啟了嘗試的鍛造,可是怎么也不得其要領。老師笑著說,這就是外行和我們最大的區別,即是態度,態度是心的面具,你們只是抱著試試的態度,自然不容易打的一塊好銀,而我們有為其賦予生命的正確態度。隨即話風一轉,笑道:不過還有一句古話叫做孰能生巧嘛,我們打的多,自然也打的好了。
在鍛制過程中,我們深刻的體會了銀飾制作的難度與深度,也了解到了它的廣度,銀子自古以來便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銀制飾品也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那些一錘一錘所鍛造出來的銀飾,是匠人一點一滴的心意所凝。他們用細銀條代替絲線,編織出了無與倫比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