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河小禹”專項行動號召,助力水產養殖綠色轉型,閩江學院地理與海洋學院成立“浮萍尾水治理”實踐隊,于2025年7月2-3日赴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實踐隊師生與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負責人合影
在許惠濱、陳曉峰兩位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十名成員深入探索浮萍在水產養殖尾水處理中的創新應用。針對養殖尾水中氮、磷污染導致的富營養化問題,團隊將基于浮萍高效吸收氮磷的特性,設計并驗證一種低成本、可循環的尾水治理方案。
實踐首日,團隊成員赴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實地調研鱖魚養殖尾水處理現狀,并針對研究所提出的需求,結合指導老師的研究方向深入研討尾水處理方案,明確以浮萍為核心的技術路徑。浮萍憑借其生長迅速、氮磷吸收能力強且可資源化利用的優勢,成為低成本尾水治理的理想選擇。團隊同時著手準備相關的浮萍材料。
實踐隊員在實地調研
實踐次日,在省淡水所蔣奕雄主任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參觀養殖基地,系統了解鱖魚養殖技術流程,分析該模式下的養殖尾水問題。基地技術人員詳細講解研究所現有的水產養殖尾水凈化技術。隨后,團隊成員開展浮萍凈化試驗,通過水質指標檢測驗證技術可行性。
研究所負責人介紹鱖魚養殖技術
“尾水中的氮、磷是引發水體富營養化的關鍵污染物,而浮萍則能實現‘變廢為寶’。” 該試驗將通過監測浮萍生理指標及尾水水質變化,科學評估其處理效果。此次實踐不僅是里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的深度結合,更致力于為水產養殖業探索并推廣可復制的綠色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