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捕捉鄉土發展脈動,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拾光筑鄉影像實踐隊于2025年8月4日至8月13日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隊長王一諾的帶領下,隊員們返回各自家鄉,用鏡頭記錄全國多地鄉村的發展變遷,以青春視角詮釋鄉村振興的生動內涵。
實踐隊以“鏡頭中的鄉村振興”為主題,兩隊共30余名隊員足跡遍布江西、河南、山東、四川等省份的8處鄉村。在江西贛州于都縣峽山村,隊員駱海濤用鏡頭捕捉到鄉村的“新舊交響”:金黃稻田旁,太陽能路燈照亮柏油路,升級改造的村小里傳來瑯瑯書聲,老房與鋼筋混凝土新居相映成趣,定格下物質與精神文明同步提升的畫面。
科技賦能農業的場景成為鏡頭焦點。河南焦作博愛縣的種植專業合作社里,隊員李尚哲記錄下烘干罐、檢測害蟲系統與旋轉澆灌裝置的協同運作,現代農業技術讓傳統作物煥發新活力;山東濟寧石墻鎮的AIOT零碳智慧農業公園內,隊員趙子涵拍攝的智慧管理平臺實時調控土壤濕度、光照等數據,展現“科技+農業”的綠色發展路徑;四川成都彭州市蓮泉村,隊員黃一鳴鏡頭里的“巨型稻立體種養示范區”,實現“稻+魚+蛙”一水兩用,科技為農田注入高產密碼。
民生改善與特色產業發展同樣亮眼。山東德州樂陵市王智環村,隊長王一諾記錄的智能噴灌設備節水三成,滕家小學的電子白板與塑膠操場見證教育振興;山東濟南長清區趙莊村,隊員趙文濤跟蹤拍攝蜂蜜從蜂箱到成品的全過程,合作社讓“甜蜜產業”成為村民致富引擎;山東濰坊坊子區馬司四村,隊員呂海誼鏡頭下的光伏發電板、黨群服務中心與工廠,勾勒出鄉村“綠色+產業”的多元發展圖景。
從基礎設施升級到產業模式創新,從教育醫療改善到生態保護實踐,隊員們用200余張照片串聯起鄉村振興的多維答卷。此次社會實踐讓隊員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不僅是設施的更新,更是活力的迸發。未來,實踐隊將持續傳播這些影像故事,讓更多人看見鄉村之美,以青春之力助力家鄉發展。
王一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