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鈷基合金植入器械的臨床需求與制造痛點,探索精密加工技術與臨床實踐的融合路徑,山東大學(威海)“鈷注醫制”調研團于8月12日前往山東省壽光市中醫醫院進行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壽光市中醫醫院骨科(骨傷科)被納入黃河三角洲微創脊柱外科聯盟會員單位,年手術量超過2000臺,三級、四級高難度手術占比超過60%,并率先在壽光市開展了十余種高難度骨科手術。同時,醫院在全髖、全膝關節置換、頸椎前后路手術等方面技術先進,為本次調研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平臺。
調研伊始,團隊成員在壽光市中醫醫院骨科王永軍主任的帶領下,參觀了醫院的骨傷外科,全面了解醫院目前采用的骨科植入器械材料類型與器械品牌。參觀結束后,調研團在會議室對王永軍主任進行了專訪,侯主任就骨科植入器械的材料種類、國產化生產情況、市場前景及技術發展趨勢等問題與調研團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近年來,壽光市中醫醫院臨床常用的骨科植入器械材料按大類可分為金屬(鈦合金、鈷鉻鉬合金、不銹鋼)、高分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醚醚酮、可吸收聚合物)、陶瓷(氧化鋁、氧化鋯、氮化硅)及無機活性材料(硫酸鈣、磷酸鈣骨水泥、生物活性玻璃等)。其中,關節以鈷鉻鉬-陶瓷-超高分子聚乙烯“三元”摩擦界面為主流。王主任表示,2024年國家集采后,強生、美敦力等進口廠家份額驟降,國產CR5已占集采中標額的90%以上;關節類仍是進口占主導,進口品牌約占70%,但愛康醫療、威高骨科、正天醫療等國產品牌在2022年國家集采中中標份額顯著提升,預計2025年前后國產化率有望快速逼近50%。
通過本次調研活動,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鈷基合金植入器械的臨床需求與市場前景,為鈷基合金精密醫療器械加工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為團隊未來的科研和學習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數據支持。團隊表示將把此次調研的所見所聞所學融入到未來的科研和學習中,努力推動我國醫療材料技術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