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校園凈則社風清。為筑牢未成年人保護法治防線,8月9日,寧波大學法學院“法治和諧號”第三小分隊走進駱駝街道蓮晴社區,面向轄區青少年開展“向校園霸凌說不”主題普法宣講。通過案例剖析、心理解碼、法律賦能,為十余名孩子點亮自我保護的法律星火。

攜法入蓮晴,護蕾正當時
晨光熹微中,10名隊員帶著精心設計的問卷和互動教具奔赴社區。隊長手持《民法典》堅定表示:“霸凌不是‘成長的代價’,我們要用法律撕開沉默的偽裝!”活動現場,棕色桌椅排列齊整,孩子們期待的眼神讓隊員深感責任在肩。

破認知迷霧,筑法律盾牌
【識霸凌之形】通過情景短劇,主講人潘同學揭示霸凌四大形態:從肢體推搡、言語辱罵到關系孤立、網絡攻擊,直指“取侮辱綽號也是暴力!”六年級學生小杰頓悟:“原來嘲笑同學就是霸凌!”
【亮法典之盾】結合《民法典》第990條(人格權保護)與《未成年人保護法》,隊長闡明法律四重守護:霸凌者需賠償醫療精神損失、失職學校承擔侵權責任、網絡施暴必追責、嚴重暴力可移送公安。“法律是最高等級的防霸凌武器!”
【破黑羊之阱】引入心理學黑羊效應——當群體焦慮時,常將矛頭轉向弱勢者(黑羊)轉移矛盾。情景劇《轉學生小安》生動演繹霸凌三角色:無辜受害者(黑羊)、主動施暴者(屠夫)、沉默縱容者(幫兇),孩子們在“勇氣墻”貼滿宣言:“不做屠夫的刀!”
【鑄維權之鏈】總結四步應對法:立即避險呼救→保存傷痕/聊天證據→告知家長老師→追究法律責任。“你的一聲‘我拒絕’,就是刺破黑暗的光!”


問卷映童心,法雨潤無聲
宣講后,隊員發放問卷并開展“樹洞談心”。當問到小朋友眼中的法律是什么樣的,小朋友們表示“它是堅硬的防護盾,是會永遠會保護我們的英雄”“幫助別人,幫助自己”。李同學感慨道:“學法的意義具象化了”。三觀正,風氣清,講文明,樹新風。少年的未來就是中國的未來,而法治觀念已深植于萬千青少年內心中。

青苗沐法長,星火燎晴空
社區黨委書記緊握隊員的手:“這堂法治課用一道選擇題揭開了霸凌的本質!尤其黑羊效應的四結局模型,連家長都深受啟發。”
活動現場,孩子們專注的神情成為最美風景:有人緊盯屏幕記錄法律條款,有人攥緊拳頭默念維權步驟,后排的小女孩反復擦拭眼鏡片,唯恐錯過一個字。當主講人問“誰愿做打破循環的勇者”時,森林般舉起的手臂照亮了整個會場。
“法治教育是點亮心燈的過程。”隊長望著滿場發亮的眼睛感慨,“當法律知識化作孩子們眼中的光,清朗校園的星火已然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