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ㄩL汀7月17日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閩山閩水總關情,青春宣講踐初心”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福建省龍巖長汀,深入調研當地水土保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前行之路。福建省龍巖市露湖村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科教園,便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場。在這里,我們見證了從“山光嶺禿”到“綠色飄香”的驚艷轉身,真切領悟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力量。

團隊合照
在過去,長汀縣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1985年,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占全縣國土面積的31.5%,山如“火焰山”,生態惡化,百姓生活困苦。“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習總書記高度重視長汀縣的水土流失治理問題,在福建工作期間,他先后5次不辭辛勞深入長汀實地考察。每一次調研,都是對治理工作的深度把脈;每一次指導,都為治理指明方向。他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治理對策,強調干部帶頭的關鍵作用。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倡導下,省市縣三級緊密聯動,形成強大合力,共同向水土流失這一“頑疾”宣戰。長汀人民積極響應,秉持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長汀精神,在長期艱苦卓絕的實踐中,總結出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多策并舉、以人為本、持之以恒”的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創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跡,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昔目山光嶺禿的“火焰山”,如今已變成綠色飄香的“花果山”。
如今,走進長汀,曾經的“火焰山”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蔥郁綠樹。森林覆蓋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與此同時,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等綠色產業蓬勃發展,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提升。長汀的成功,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和民生,還為全國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隊員隨講解參觀學習長汀水土保持經驗
長汀的變化是一個生動的范例,激勵著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堅定不移地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實際行動讓更多的“火焰山”華麗變身為“花果山”,讓祖國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生態文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