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勝利之源悟初心使命 聚精神之力赴實踐征程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 通訊員 秦雨桐
2025年7月23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赴南京市鼓樓區橫山“三個勝利”紀念館開展社區實踐。活動以“回溯勝利史、傳承紅色魂、凝聚奮進動能”為核心目標,通過沉浸式學習讓團隊成員強化歷史認知感悟,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一、走進勝利展廳,追溯歷史脈絡
“三個勝利”紀念館的展廳里,平型關大捷的激戰場景、百團大戰的烽火畫面、抗戰勝利的歡慶時刻逐一鋪展。平型關大捷展區的一組復原場景令人駐足:戰士們伏在冰封山溝中,棉衣單薄卻目光如炬,沖鋒號響起時,他們踏雪沖向敵人,刺刀在陽光下閃著凜冽寒光。講解員提到,這場戰斗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謬論,讓全國人民看到勝利的希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勝利紀念館作為留存革命記憶、書寫奮斗歷程的重要載體,記錄著從抗爭到勝利、從苦難到輝煌的壯闊軌跡。團隊希望通過實地參觀,讓成員直觀感受不同歷史時期勝利背后的艱辛——從戰火紛飛中的浴血奮戰,到建設時期的攻堅克難,再到改革浪潮中的開拓創新,全面理解“勝利”二字蘊含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彌補書本知識外的感性認知,構建更深刻的歷史觀。
二、聆聽老兵故事,汲取精神養分
實踐中與崇武以東海戰老兵對話時,老人顫抖著取出珍藏的水兵服照片,照片上的青年目光明亮,胸前飄帶在海風中舒展。“我們艇小,敵人艦大,但沒人退縮。”他回憶,戰斗中指揮艇被擊中,17名戰友重傷、2人犧牲,剩余人員咬牙沖鋒,“身后是家園,退一步都對不起這身軍裝。”勝利的背后,是先輩用熱血與信念鑄就的精神豐碑。團隊希望通過近距離聆聽英雄故事,讓成員在感動中領悟精神內核——從“不畏強敵、敢于勝利”的抗爭精神,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建設精神,再到“改革創新、勇立潮頭”的開拓精神,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化為面對困難的勇氣與擔當責任的自覺。
三、強化責任擔當,匯聚實踐動能
離開紀念館后,大家心情久久無法平靜,“三個必勝”的信念更加堅定地刻在心中。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這是歷史的必然規律。當下時代,要銘記歷史、珍視和平,以史為鑒攜手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同時需不斷提升自身實力,讓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遠離戰爭帶來的苦難。
歷史的意義不僅在于銘記,更在于照亮前路。無論是學業科研中的攻堅克難,還是社會實踐中的服務奉獻,都能從勝利精神中獲取動力,將個人成長融入時代發展潮流,在實踐中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承諾。
四、凝聚團隊力量,提升協作效能
紅色實踐既是個人成長的“修行”,也是團隊凝聚的“紐帶”。活動中,團隊成員通過專題討論、集體感悟等方式,共同梳理歷史脈絡、分享心得體會。在對歷史細節的探討中增進理解,在對精神內涵的共鳴中強化共識,進一步增強團隊的凝聚力與協作力,讓紅色精神成為團隊共同的精神紐帶,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凝聚同心同行的力量。
社會實踐推薦
- 交通安全進鄉村 守護出行“平安路”
- 為提升居民安全意識2025年7月26日由安徽工業大學組織的暖心鄰里志愿服務團隊在淮北市濉溪縣炮樓村舉行了交通公共安全宣傳活動
-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