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助力紅色文旅產業鏈創新發展,7月18日,南京審計大學“數承紅韻”實踐團隊走進中國郵政南京分公司旗下的生肖郵局,開展了一場聚焦紅色文創產品與郵政服務模式的實踐調研活動,在實地探訪中挖掘紅色文化傳播的新載體,探尋青春力量賦能文旅發展的新路徑。

實踐團隊在清早便抵達生肖郵局。作為中國郵政南京分公司打造的特色郵局,這里是集文化體驗、郵政服務、閱讀休閑和特色產品展銷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它不僅精確對接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和整體形象。

在郵局內,團隊重點調研了文創產品的呈現類型。從設計獨特的生肖郵票、小巧精致的冰箱貼,到富有創意的明信片、實用美觀的小扇子,再到融入特色元素的主題咖啡等,“如何結合郵局特色進行產品設計”“如何整合利用其背后的文化與歷史元素數據”等問題,成為團隊關注的焦點。


參觀期間,團隊聚焦文創產品的市場反饋,對現場游客展開了消費體驗調研。從“文創消費體驗”“希望獲取哪些類型的文創產品”等問題入手,收集游客對文創產品設計、滿意程度、信息獲取方式的需求,為后續挖掘文化數據、優化文創產業鏈提供第一手素材。

一位企業工作者分享道,自己曾在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購買過冰箱貼,吸引她購買的因素一方面是產品的美觀性,更重要的是其紀念意義,看到冰箱貼就能聯想到特定的紀念館和紅色精神。她認為目前紅色文創產品存在產品形式局限較大的問題,多為冰箱貼這類,若能結合年輕人的審美與興趣點開發新形式,比如紅色文創盲盒、紅色郵票等,相信會更受歡迎。同時她表示,生肖郵局集文創購買、餐飲和閱讀等多功能服務于一體,形成了特色品牌,對自己公司的文創產品開發業務很有借鑒意義,自己也常在休息時間來這里辦公放松。
“從郵票上篆刻的文化印記到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我們看到紅色文創不僅要‘有顏值’,更要‘有內涵、有用途’。”一位隊員在活動結束后深有感觸地說,“生肖郵局的運營模式充分證明,當郵政服務與文創相遇,能碰撞出既接地氣又有溫度的火花。”
此次探訪為團隊探索紅色文旅創新路徑提供了極具價值的重要樣本。下一步,實踐團隊將持續深挖郵政業態與紅色文化的融合潛力,以青春智慧助力紅色文創“活起來”“傳下去”,為紅色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