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蘭州理工大學“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強軍力量”實踐團隊奔赴紅色熱土,開展三下鄉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凝聚強軍力量,團隊成員沿著先輩足跡,在會師園尋根、在長征路鑄魂,以青春行動書寫使命擔當。
實踐團隊首站抵達會師園,與指導老師順利會師。在會師紀念塔下,師生們整齊列隊,神情肅穆。講解員的聲音清晰而莊重,隨著她的講述,那段熱血沸騰的會師歷史仿佛在眾人眼前重現。巍峨的紀念塔矗立在陽光下,塔影莊重,紅色的旗幟在微風中獵獵作響,每一次飄動都像是在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同學們仔細聆聽著革命先輩為了理想信念浴血奮戰的故事,有的同學不時抬手擦拭眼角,有的則握緊了拳頭。“通過這次聆聽,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聽黨指揮、團結奮斗’這八個字的重量,這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信念,我們必須牢牢記住。”實踐團隊隊長李蕓晴說。這場會師園的初心之旅,為后續的實踐活動筑牢了堅實的信仰根基。
在會師園,蘭州理工大學實踐團隊還與其他高校的實踐團隊不期而遇。不同院校的學子們迅速打破陌生感,圍繞紅色文化傳承與強軍精神弘揚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的交流研討。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斷閃現。“我們學校之前嘗試過用情景劇的形式宣講紅色故事,效果還不錯,能讓更多年輕人接受。”來自另一所高校的實踐隊員張萌分享道。蘭州理工大學實踐團隊成員李娜則提出了利用短視頻平臺傳播紅色文化的想法:“現在短視頻很火,我們可以把紅色故事拍成小短片,加入一些年輕人喜歡的元素,讓紅色文化傳播得更廣。”跨校協作打破了院校間的壁壘,匯聚了各方的智慧,讓大家在思維的交融中明晰了多元的傳承路徑,為紅色血脈的賡續注入了青春動能。
活動特邀退伍軍人擔任講解員,帶領師生走進紅色場館。老人身著樸素衣裳,眼神卻藏著歲月淬煉的堅定,從烽火戰役講到和平使命,將從軍經歷與革命歷史串聯。“軍人的使命,就是守護家國!” 一句質樸話語,道盡強軍初心。同學們沉浸聆聽,體悟到強軍夢背后,是無數人舍生忘死的堅守,強軍信念在心底悄然扎根。
身著紅色志愿馬甲的實踐團成員們,化身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在紀念館和廣場開展起了志愿服務活動。在紀念館內,實踐團隊成員正在為一群游客講解一幅反映會師場景的油畫。“大家看這幅畫,左邊是紅一方面軍的戰士,右邊是紅二方面軍的戰士,他們緊緊握手的那一刻,標志著長征的勝利會師……”語言生動形象,將歷史場景娓娓道來,游客們聽得入了迷,不時點頭稱贊。在廣場上,紅色故事分享會吸引了不少群眾駐足。孩子們圍坐在實踐團隊成員周圍,一雙雙眼睛里閃爍著好奇與崇敬的光芒。實踐團隊成員給孩子們講起了“半條棉被”的故事,當講到三位女紅軍把僅有的一條棉被剪下一半留給老鄉時,一個小女孩仰起頭問:“叔叔,她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呀?”那位叔叔笑著回答:“因為她們心里裝著老百姓,這就是我們的紅軍戰士。”紅色的種子就在這一問一答中,悄然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
廣場上,征兵宣傳活動也在火熱進行中。實踐團成員們通過展板展示、政策解讀、互動問答等方式,向過往的青年群體傳遞“強軍有我”的使命召喚。展板上,一張張軍人訓練、執勤的照片,展現出軍營生活的熱血與榮光。“我是去年退伍的,在部隊的兩年,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學生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青年。”曾經服役于某部隊的蘭州理工大學學生陳燕,正在向圍攏的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入伍經歷,“軍營教會我的不僅是軍事技能,更是責任與擔當。青春不止詩和遠方,還有迷彩與鋼槍!”她的話語充滿了感染力,不少同學當場就向工作人員咨詢報名條件和流程。“聽了陳燕的分享,我也想報名參軍,去軍營里鍛煉自己,為強軍事業出一份力。”一名來自當地中學的學生說。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廣場開展征兵宣傳活動。楊晶晶 供圖
踏上桃花山“長征路”,同學們開始模擬紅軍長征的歷程。崎嶇的山路上,布滿了碎石和雜草,大家相互攙扶著,一步一步艱難地向上攀登。汗水浸濕了衣衫,順著臉頰滑落,但沒有人叫苦叫累。“快到‘封鎖線’了,大家加把勁!”帶隊老師喊道。同學們立刻提高了警惕,小心翼翼地穿過設置的障礙,重現了紅軍當年突破封鎖的場景。途中,大家還分享起了“半條棉被”“一袋干糧”等團結互助的故事。“重走長征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當年紅軍的不易。他們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還能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團結的精神,太令人敬佩了。”實踐團隊成員徐雨歡氣喘吁吁地說,“強軍之路也和長征一樣,需要我們堅定意志、無畏險阻,以青春之姿扛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實踐活動的最后一站是烈士陵園。蒼松翠柏間,一座座墓碑整齊排列,莊嚴肅穆。師生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向烈士們敬獻花籃,整理緞帶,然后集體默哀三分鐘。默哀結束后,蘭州理工大學實踐團隊成員代表陳燕帶領大家宣誓:“我們定以青春護山河,用奮斗續榮光!”宣誓聲在陵園上空回蕩,表達著同學們傳承英烈精神、筑牢強軍使命的決心。“這些烈士為了家國安寧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名字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我們能做的,就是傳承他們的精神,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陳燕說。

圖為師生們在烈士陵園向烈士敬獻花籃 國旗護衛隊 供圖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蘭州理工大學的學子們從會師尋根到重走長征,從聆聽軍魂故事到投身志愿服務,在紅色的洗禮中賡續血脈、凝聚力量。這份植根于紅色熱土的信念,必將化為他們日后報國的實際行動,讓強軍力量在新時代澎湃涌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