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一支由南京師范大學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組成的青心守護實踐隊首日工作正式進行。服務隊創新采用“線下暑托+線上美育”雙軌并行模式,在各志愿者家鄉尋找公益暑托班加入教學,并同步推出面向更廣泛群體的線上剪紙藝術公益課堂。
清晨八點,暑托班內已是一片生機盎然。志愿者們化身“孩子王”,不僅負責簽到、測溫、引導孩子們有序落座,更將安全守護滲透至每一個細微之處:課桌椅角提前貼好防撞條,走廊轉角處總有志愿者溫和提醒“慢點走”,點心時間則悉心關注著每一個孩子的用餐情況。
在課程設計上,志愿者們傾注巧思,讓學習自然融入趣味之中。朗朗書聲在晨讀課中喚醒新的一天;作業輔導時,面對孩子們困惑的眼神,志愿者耐心講解,直至小手再次高高舉起,眼神重新亮起自信的光芒;趣味科普環節,志愿者帶領孩子們親手實踐“彩虹雨”小實驗,奇妙的色彩變化在杯中綻放,引發陣陣驚嘆;下午的體育活動則成為釋放活力的舞臺,精心組織的趣味運動項目,讓孩子們在陽光下奔跑跳躍,汗水與歡笑交織。

為突破地域限制,讓藝術之美普惠更多孩子,志愿者們在晚上精心策劃了線上剪紙公益課堂。直播間里,志愿者們細致拆解折疊技巧,手把手演示如何讓剪刀在紙上舞動出流暢線條。屏幕另一端,孩子們聚精會神,一雙雙小手緊握剪刀,小心剪裁。當一幅幅略顯稚拙卻充滿童趣的“小老虎”、“紅窗花”在鏡頭前自豪展示時,屏幕兩端同時爆發出驚喜的笑聲與真誠的贊嘆。這跨越空間的剪紙課堂,剪出的是栩栩如生的圖案,連起的卻是志愿者與孩子們之間溫暖的心弦。

對于志愿者們而言,這是一次心靈的深刻洗禮與能力的淬煉。看到孩子們舉著剪紙作品時眼里的光,聽到他們一聲聲“老師”的呼喚,所有備課的辛苦、帶班的疲憊都煙消云散了。在日復一日的帶班與教學中,他們不僅提升了組織協調、應急處理等硬實力,更在孩子們純粹的信任與依賴中,深刻體悟了教育的責任重量與公益服務的深遠價值。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當暑托班的歡聲笑語與線上課堂的專注神情交融,我們看見:教育關愛服務,絕非單向的知識傳遞,更是心與心之間真誠的交流與溫暖的共振。志愿者們的傾情付出,為孩子們搭建起一個安全、快樂、充實的暑期成長空間,也在孩子們的心田悄然播撒下探索未知、熱愛生活的種子。這些年輕身影所傳遞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是社會對下一代健康成長最堅實的托舉與最溫暖的承諾——在每一次耐心的守護和每一次用心的教學里,他們以青春實踐,共同勾勒出教育公平與童年美好的未來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