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中法粒子物理聯合實驗室學術研討會與2025年7月21日至25日在中國青島召開,物理學院本科生梅奮陽積極參與其中。會議由山東大學主辦,法國駐華大使館、中國科學院、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協辦。來自中國和法國的200余名專家學者參與會議。會議回顧了過去一年雙方在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加速器、探測器、計算技術等領域的合作亮點工作、展望未來合作前景。

與會專家通過特邀報告、專題研討等形式,系統回顧了中法雙方在過去一年的合作成果,并對未來四年的合作框架進行了深入討論。中法雙方人員共作了60多個學術報告,內容涉及強子對撞物理、重離子對撞物理、中微子物理、天體粒子物理和宇宙學、探測器和電子學技術、未來加速器技術以及大型計算機和數據處理技術等多個方面,形式包括亮點報告、綜述報告和研究報告等。這些學術報告回顧了大型強子對撞機上包括ATLAS、CMS、LHCb和ALICE等實驗在第二階段運行中取得的重要物理成果,并展望了2025年的科研計劃;匯報了江門中微子實驗的相關進展;綜述了中法雙方在天體物理和宇宙學領域各自的研究狀況并報告了在暗物質尋找和高能宇宙線物理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進展,介紹了中國空間物理研究計劃;報告了多個實驗上的升級計劃、未來加速器實驗項目提案CEPC和一些未來粒子天體物理實驗項目的現狀和前景,以及針對這些實驗計劃在探測器和電子學等方面的研發工作。666
在會議結束前一天,主辦方舉行了晚宴,來自中法兩國的2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粒子物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最后會議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