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何妍 曹好)近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百縣千鎮萬村”湖南行社會實踐團宜章分隊8名學子,秉持傳承紅色基因與助力鄉村發展的初心,深入宜章縣湘南暴動紀念館、巖泉鎮、莽山瑤族鄉等6個村鎮及紅色遺址,圍繞“紅色資源活化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主題開展為期5天的深度調研。期間,團隊完成5份有效問卷,與老黨員、紅色講解員、鄉村干部等群體開展40次深度訪談,實地走訪25處關鍵點位。隊員們在觸摸歷史中感悟初心,在觀察實踐中解鎖宜章“紅色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密碼,更在行走的思政課堂中堅定了青春報國的信念。

在湘南暴動紀念館,85歲的老館長李爺爺指著泛黃的史料,向隊員們詳細講述1928年朱德、陳毅在此領導暴動的崢嶸歲月。“當時條件異常艱苦,但戰士們憑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頑強戰斗,硬是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李爺爺的深情講述讓隊員們深受觸動,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如今,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的紅色土地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調研數據顯示,宜章縣充分依托湘南暴動紀念館、年關暴動舊址等豐富紅色資源,精心打造“紅色研學路線”3條,年均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紅色文旅的蓬勃發展,直接帶動周邊區域發展農家樂48家、特色農產品店32家,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1200余個。
通過此次深度調研,“百縣千鎮萬村”湖南行社會實踐團不僅見證了宜章縣在紅色文旅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也敏銳關注到紅色資源傳播形式較為單一、年輕群體參與度不足等現實問題。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團隊針對性提出了一系列建議,為推動宜章縣紅色文旅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貢獻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