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先鋒燃科技星火,華夏文脈育赤子丹心——泰州市鳳凰初級中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為積極響應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要求以及契合青少年素質教育改革方向,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的學生“科創薪火”暑期社會實踐團于6月27日來到泰州市鳳凰初級中學開展了宣傳愛國主義、中華文化以及與他們相關的機械專業方面知識的科普活動,彌補課堂局限,拓展知識邊界,激發同學們的科學興趣,埋下探索的種子。
在此次活動中,實踐團成員以宣講PPT為橋梁,通過設置問答環節、播放科普視頻、邀請同學上臺參與模擬等方式科普愛國主義、中華文化以及機械方面知識,幫助青少年們更好塑造正確價值觀,明確成長方向,培養責任擔當。
PPT宣講正式開始時,主講同學點擊鼠標,屏幕上立刻浮現出泛黃的歷史照片:黃橋戰役中,挨家挨戶做燒餅支援前線,壯年組成擔架隊、運輸隊,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運送彈藥;百姓們主動讓出房屋作為臨時醫院,有的甚至拆下自家門板,為戰士們架設浮橋。他們用最樸實的行動詮釋著家國大義,與新四軍將士并肩作戰。讓大家認識到了泰州力量。當講到渡江戰役中戰士們無畏犧牲的故事時,主講人特意停頓片刻,教室里的呼吸聲都仿佛輕了許多,崇敬之情在靜默中悄然蔓延。
互動環節的提問像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熱烈的漣漪。“大家知道胸前佩戴的紅領巾,紅色象征著什么嗎?” 主講人話音剛落,后排的男生立刻站起來:“是革命先烈的鮮血!”回答擲地有聲,引來全班同學的掌聲。最動人的是 “我的愛國瞬間”小討論。有同學說每周一升國旗時總會不自覺挺直腰板,有同學說要像航天員叔叔那樣努力學習報效祖國。這些稚嫩卻真摯的表達,讓愛國情懷從歷史課本里走出來,變成了同學們身邊可感可知的日常。
愛國主義宣講的熱忱還在胸中激蕩,關于興化木船的文化宣講便接續登場。屏幕亮起時,一幅幅木船圖景徐徐展開:明代漕運船隊的恢弘剪影、水鄉工匠刨削樟木的專注側影、現代古船修復車間里的榫卯細節,百年造船技藝的傳承脈絡清晰可見。“木船在民間有哪些作用嗎?” 主講人剛問完問題,有同學就搶答:“婚慶、祭祀!”“正確!” 同學們都紛紛舉手回答。
“誰能說說這些齒輪轉動的奧秘?” 另一組宣講已經開始,主講人指向一組相互咬合的齒輪動畫,后排同學立刻回應:“大齒輪轉得慢,小齒輪轉得快!”“正是這樣的傳動原理,讓機械擁有了無窮力量。” 講解中,同學們了解到,汽車變速箱的換擋邏輯藏著齒輪比的學問,起重機吊臂的伸縮暗含杠桿原理,就連日常使用的圓珠筆,其按壓結構也是簡單機械的巧妙應用。互動環節的游戲十分有趣,邀請同學們上臺演示輪軸的轉動,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明白了機械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最后,當屏幕展示出實踐團成員自己在實驗室實驗成果的畫面時,教室里響起的掌聲,既包含著對機械魅力的驚嘆,也滿是對科技力量的自豪。這堂宣講讓大家知曉,機械的奧秘不僅在課本里,更在推動時代前進的每一個齒輪中。
此次科普活動不僅讓愛國、中華文化不再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的課題,轉化為可觸摸、可傳遞、可生長的行動,更把愛國、中華文化等知識,以更年輕、更生動的方式,播撒到更多人心中。
社會實踐推薦
- 我院學子赴含山縣開展實地調研活動
- 調研團隊積極創新采用“政企聯動”的調研模式,這種模式就像是一座橋梁,將政府和企業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在開展企業走訪的同時,他們還
-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