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山東大學(威海)“碳凈工坊”調研團走進濟寧德邦能源有限公司,聚焦傳統煤炭企業綠色轉型實踐,探尋“雙碳”目標下能源企業發展新路徑,為能源結構轉型研究積累一線素材。
在總經理杜磊及技術骨干陪同下,調研團首先了解到,作為依托濟寧煤炭資源發展的本土企業,德邦能源深耕低硫低灰動力煤領域,煤炭發熱量穩定在5500-5800大卡區間,因環保指標優異,長期服務于周邊火電、建材等行業。值得關注的是,企業通過“托管運營+技術賦能”模式整合3處小型煤礦,既保障資源供應穩定,又推動區域煤炭產業集約化發展,年原煤整合能力超120萬噸。
來到智能化洗選車間,調研團直擊生產核心。車間負責人介紹,企業采用“智能干選+重介分選”聯合工藝,智能干選系統通過X射線識別煤矸石,實現精準分選,精煤產出率提升至65%,較傳統工藝高出8個百分點。分選產生的煤泥、煤矸石則通過專線輸送至建材廠制磚、熱電廠發電,構建“煤炭-固廢-建材/電力”閉環,年消納固廢超20萬噸,減少填埋占地30畝。設備運行數據更顯成效:自動化分揀設備搭載水分在線監測系統,將產品水分波動控制在±1%,保障下游電廠燃燒效率;智能配煤系統依據客戶需求,自動調配煤種比例,使產品適配性提升,今年以來因產品質量優化新增訂單1200噸。

座談環節,企業透露新能源轉型規劃——利用采煤沉陷區建設50MW農光互補項目。杜磊介紹,項目將在塌陷區敷設光伏板,板下種植耐陰經濟作物,既修復生態又創造收益,預計年發電量5500萬度,相當于替代燃煤1.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5萬噸。調研團還參觀數字化管控中心,能源管理系統實時顯示各環節能耗:洗選車間噸煤電耗降至12度,較行業平均水平低3度;通過優化運輸路線,汽運環節碳排放減少15%。數據驅動下,企業去年綜合能耗下降5.2%,綠色轉型成效初顯。

此次調研,讓“碳凈工坊”團隊觸摸到傳統能源企業轉型的脈搏,也見證了濟寧煤炭產業在“雙碳”浪潮中的創新突圍,為能源結構轉型研究注入鮮活實踐力量,助力明晰傳統能源企業邁向綠色未來的可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