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赴延安市富縣數治先鋒調研隊深入陜西省延安市富縣北道德鄉,開展以“數字治理視角下資本與小農戶共贏的實踐路徑研究”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調研旨在探索數字化平臺在連接資本與小農戶中的作用機制,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實踐參考。
調研前期,團隊成員圍繞數字助農、資本運作與小農戶共贏等主題查閱文獻,梳理信息不對稱理論、資源優化配置理論等相關研究成果,結合北道德鄉農業發展實際,設計完成調研問卷與訪談提綱,并開展調研培訓,明確溝通技巧與安全注意事項,為實地調研奠定基礎。
進入北道德鄉后,調研隊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戶家中,通過面對面交流了解當地小農戶的生產經營狀況。在與果農張大爺的交談中,團隊發現,當地多數農戶面臨產前市場信息閉塞、產中技術指導不足、產后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想種新品種,又怕賣不出去;遇到病蟲害,只能等村里技術員有空了才來看看。”張大爺的表述道出了不少農戶的困境。
調研中,團隊還關注到數字化平臺在當地的應用現狀。目前,北道德鄉已有部分企業搭建數字平臺,提供農產品價格查詢、線上銷售對接等服務,但多數農戶因年齡較大、智能手機使用不熟練等原因,未能充分利用。針對這一情況,團隊成員現場演示平臺操作流程,幫助農戶理解數字工具的使用方法。
除與農戶交流外,調研隊還走訪了當地農業企業與政府部門,了解資本介入農業數字化的模式與政策支持情況。目前,已有企業通過數字平臺整合農資供應、農技指導、產品銷售等環節,嘗試構建“企業+平臺+農戶”的合作模式,但在利益分配與風險分擔機制上仍需完善。
每日調研結束后,團隊會及時召開小結會,整理當天收集的數據與信息。遇到農戶對“信貸可得性”“供應鏈管理”等專業術語理解困難的情況,成員們使用“借錢方便不方便”“賣東西能不能少經過幾道手”等通俗表述重新提問,確保信息收集的準確性。
接下來,成員們將對數據進行清洗與分析,重點探究數字化平臺在滿足小農戶多元化需求、促進資本與農戶合作中的具體路徑,為后續形成實踐建議提供數據支撐。
此次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調研捕捉數字時代鄉村發展的真實需求,為破解資本與小農戶合作難題積累了第一手資料。調研隊表示,將持續深化研究,力求提出切實可行的共贏路徑建議。
作者:王瑩瑩、覃欣翔、趙樂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