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學子扎根林茂村,以青春之力繪就鄉村生態新畫卷
深入調研摸實情,精準定位環境問題
初到林茂村,成員們便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們深知,要想有效治理鄉村環境,必須先了解問題的根源。于是,一場全面而細致的河道淤積點摸底工作拉開了帷幕。他們沿著蜿蜒的河道,一步一步地仔細巡查,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問題的角落。烈日炎炎下,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的腳步卻沒有絲毫停歇。經過幾天的努力,他們精準定位了全村河道淤積的核心問題,同時也發現了垃圾亂堆等其他潛在的環境問題。
與此同時,為了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宋偉和團隊成員們在文化廣場設置了四類分類垃圾桶,并積極開展入戶宣講活動。他們挨家挨戶地走訪,耐心地向村民們普及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具體操作方法。起初,村民們對垃圾分類的概念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些抵觸。但宋偉和團隊成員們并沒有氣餒,他們通過生動的案例、形象的比喻和耐心的講解,逐漸改變了村民們的觀念。他們告訴村民,垃圾分類不僅有助于保護環境,還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垃圾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創新機制激活力,“積分制”帶動村民參與
為了進一步調動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第三天,宋偉和團隊啟動了“垃圾分類積分制”。這一創新舉措通過可回收物兌換日用品的模式,讓村民們在參與環保的同時,還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消息一經傳出,便在村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村民們紛紛主動將家中的可回收物送到指定地點,當天就成功回收了 50 公斤的農藥包裝廢棄物。
在積分兌換點,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他們用自己收集的可回收物換來了肥皂、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切實感受到了參與環保帶來的實惠。一位村民高興地說:“以前覺得垃圾分類麻煩,也沒什么好處。現在有了這個積分制,不僅能保護環境,還能換東西,我們當然愿意參與啦!”“垃圾分類積分制”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參與熱情,村莊的環境衛生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
建立長效巡查機制,保障河道治理成效
為了確保河道治理的長效性,第四天,宋偉和團隊建立了河道日常巡查機制。他們組織村民代表輪值,對河道水質變化進行記錄。制定了詳細的巡查記錄表,村民代表們每天定時巡查河道,仔細觀察水質的顏色、氣味和透明度等情況,并及時反饋給團隊。
在巡查過程中,村民代表們認真負責,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一旦發現問題,他們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時與團隊溝通。通過這種方式,他們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河道中的問題,確保河道的長期清潔和健康。一位參與巡查的村民代表說:“我們都是林茂村的一員,守護好我們的河道,就是守護好我們的家園。我們會認真做好巡查工作,讓我們的河道越來越清澈。”
制定規范手冊,為環境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在實踐的最后階段,宋偉和團隊協助制定了《林茂村河道清淤養護規范》及《垃圾分類操作手冊》。這些規范和手冊不僅詳細規定了河道清淤和垃圾分類的具體操作步驟,還明確了各方的責任和義務。他們結合林茂村的實際情況,借鑒了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確保規范和手冊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林茂村河道清淤養護規范》對河道清淤的頻率、方法、設備使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詳細規定,為河道清淤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垃圾分類操作手冊》則對垃圾分類的標準、投放方式、收集運輸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說明,讓村民們清楚地知道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這些制度化的措施,為林茂村的環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確保環境治理工作能夠長期有效開展。
實踐成果顯著,多方認可點贊
經過八天的努力,我們取得了顯著的實踐成果。他們以“生態修復+習慣養成+制度保障”為路徑,系統推進了林茂村的環境治理。河道治理恢復了水體的自凈能力,曾經淤積嚴重的河道變得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弋。垃圾分類通過“積分制”有效調動了村民的參與,村民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極大提升,村莊的環境衛生狀況煥然一新。綠化工程兼顧了美觀與生態功能,為村莊增添了一抹綠色。
林茂村村民委員會對宋偉同學的實踐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認為,宋偉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問題診斷 - 行動落地 - 制度鞏固”的全鏈條參與,為林茂村環保長效化提供了可復制方案。該同學在實踐期間積極參加活動,以“短平快”的實踐周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此表揚。
實踐收獲成長,展望未來再出發
這次實踐讓他深刻認識到鄉村環境治理需“政府引導 + 村民主體 + 志愿者助力”的多方協同模式。在實踐中,他不僅提升了組織協調能力與環保技術實操能力,還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學會了如何與村民溝通交流,如何組織活動,如何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寶貴的經驗,將對他未來的人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次實踐讓我明白了,環保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行動,一種責任。”“每一個小小的行動,都能為鄉村的環境改善帶來積極的影響。我希望更多的大學生能夠參與到這樣的實踐中來,用我們的知識和熱情,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自己的力量。”
未來,宋偉將繼續關注鄉村環境治理,積極參與相關活動。他相信,只要政府、村民和志愿者們攜手共進,共同努力,鄉村的生態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美麗鄉村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社會實踐推薦
- 童心與夢想共舞:山村支教的藝術時光
- 描繪了支教老師帶領孩子們在手工課上制作折紙風鈴,在舞蹈課上隨著音樂起舞的溫馨場景,展現了孩子們的純真熱情與藝術課堂帶來的希望活
- 08-17
- 足跡丈量革命路,心聲賡續延安魂
- 為近距離感悟革命歷史,深刻領會延安精神的核心價值,8月16日,青馬七班實踐隊赴延安革命紀念館開展學習考察活動,旨在讓隊員近距離觸
-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