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群體,是全社會需要關愛的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態也反映出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與人文關懷。2025年7月17日,重慶大學星火繪夢實踐團在校園內開展了主題為“無障·有愛”的特色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切身體會殘障群體在出行、交流、學習中所面臨的困境,設身處地感受他們的心理狀態與情感需求。此次活動通過文字感悟閱讀、室外體驗活動等多種形式展開,吸引了眾多同學的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字啟思:以筆為橋,架起共情之路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婁鈺、單一博和周雨潔共同主持了殘障系列課程的導入活動。他們為同學們深入介紹了殘障群體的背景、基本生活情況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旨在搭建起一座理解與共情的橋梁。活動中,他們以作家范小青的《牽手》一文作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深刻感受文字所傳達出的情感力量,體會殘障群體在生活中的不易與堅韌。
隨后,通過讀后續寫的方式,實踐團成員鼓勵同學們將內心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這一環節不僅激發了同學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讓他們有機會代入殘障群體的視角,真切地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以及在人際交往中所面臨的障礙。通過這樣的互動體驗,同學們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殘障群體的生活狀態,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
體驗賦能:身臨其境,感悟殘障之艱
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感受殘障群體的日常生活,實踐團精心設計了多個室外體驗項目,包括輪椅投籃、單手穿衣、盲人方陣和雙人障礙賽等,模擬“癱瘓”“失明”等殘疾,力求貼近殘障人士的真實生活。
單手穿衣項目則限制參與者只能使用一只手完成穿上衣服并扣上扣子的動作,讓同學們感受到肢體殘疾者在日常穿衣時的困難;雙人障礙賽中,一名同學指揮另一名無視野的同學通過水瓶組成的障礙陣,讓同學們感受到殘障群體在交流與協作中的困難。一位同學在活動中表示:“我是第一次玩這種游戲,很好玩,很新奇,也第一次通過這種方式體會到殘疾人的生活。”
結語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讓同學們對殘障群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成員應承擔的責任。重慶大學星火繪夢實踐團希望通過此類活動,呼吁更多的人關注殘障群體,消除偏見與隔閡,讓愛無礙,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包容、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