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號召,探索非遺茶文化創新傳承路徑,今年暑期,一支由無錫商院旅游烹飪學院學子組成的實踐團隊深入工廠、社區與露營地,開展了“創新新生力,杯子玩轉茶新意”——杯中茶創新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他們以解決茶飲行業環保痛點、活化無錫非遺茶文化為己任,將個人專業所學與創新創業熱情融入綠色發展、文化傳承的“大家”建設之中。
環保筑基,讓包裝“綠”起來 6月底,實踐團隊深入本地高新技術企業-江陰潤軒紙業有限公司,考察了解環保紙杯生產的全流程,聚焦可降解材料的選型與性能優化,將實驗室扎根于生產一線。團隊成員表示:“我們深知一只杯子的環保意義。每一次配方的調整,都希望能為減少‘白色污染’、守護綠水青山盡一份力。”他們的目標不僅是通過專利申請和環保認證實現技術突破,更是在源頭上推動茶飲行業的綠色轉型,將個人專業探索融入國家環保戰略的大局。
非遺入杯,讓文化“活”起來 7月上旬,實踐團隊走進無錫市新吳區衛星社區,打造沉浸式非遺茶文化工坊。團隊負責人作為無錫毫茶非遺傳承人現場展演了毫茶制作絕藝,縷縷茶香中,傳統技藝的魅力觸手可及;精心設計的“環保盲品挑戰”環節,讓居民在對比品鑒中切身感受團隊研發的環保紙杯與傳統塑料杯的差異,生動傳遞綠色消費理念。團隊成員們還熱情講解茶文化知識,組織互動問答,特別是吸引眾多外國友人參與,在活動中積極傳播中國傳統茶文化。
場景破圈,讓消費“潮”起來
瞄準蓬勃興起的露營經濟,實踐團隊還將“便攜非遺茶飲杯”帶入無錫蠡湖等熱門露營地。打造“戶外+環保飲茶”新風尚,迅速點燃年輕群體的打卡熱情,讓便攜非遺茶飲杯成為年輕人社交分享的新寵。在推廣過程中,團隊成員還積極與游客互動,認真收集年輕消費群體對包裝設計、口感體驗、使用場景的反饋,為產品迭代積累寶貴的一手數據。
從攻克可降解材料技術,到社區非遺工坊的溫情傳遞,再到露營場景的創新營銷,杯中茶實踐團隊以紙杯為支點,用實際行動不僅在專業實踐中錘煉了本領,更在解決行業痛點、傳承文化遺產、服務新興需求的廣闊天地中,展現了當代青年將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緊密結合的責任擔當,為綠水青山與千年茶香的永續發展貢獻了青春的智慧與力量。
作者:何馥晶
來源: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杯中茶創新發展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