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與城市發展質量、基礎設施安全緊密相關。暑假期間,為找到更有效的治理辦法,齊魯交通學院“智行一線·青創報國”實踐隊成員陳張如水及其涌水封堵團隊成員圍繞地下工程涌水災害,開展了新型高效封堵裝置的研發工作,希望解決現有方案的問題,為地下工程安全提供保障。
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先在網上查閱大量資料、翻看文獻,了解地下工程涌水災害的情況、現有治理方案的不足以及行業里的新技術。之后,團隊到實驗室開展實踐,設計裝置模型、做模擬實驗,反復測試不同方案的效果和響應速度。
團隊結合地下工程環境、涌水特點和行業標準,設計了裝置模型,測試不同情況下的工作狀態,不斷優化裝置的結構和性能。
經過努力,團隊積極研發新型高效封堵裝置,它結合了電磁自響應物理傳動系統和膨脹型吸水膜袋。這個裝置通過電磁觸發、重力引導來固定在巷道內壁,遇到水就能快速啟動、自動響應,解決了傳統方案反應慢的問題。接下來,還要在更多不同的地下工程場景中測試和評估,根據反饋不斷優化,讓裝置更適應實際情況,效果更持久。
在地下工程安全防護方面,好的技術不是追求理論上的完美,而是能切實解決工程中的難題。這種新型裝置能識別地下隱患,防范突水突泥風險,降低事故率,保障地鐵、隧道、礦井等工程的施工安全,適用于隧道、礦山、水利、交通等多個領域的地下工程,避免重大災害發生。
未來,團隊會帶著 “工匠之心,大國擔當” 的理念,繼續深入工程一線,完善技術,努力成為全球地下涌水治理的標桿,帶動行業升級,開創大截面地下涌水災害治理的新方案,為國家筑牢地下安全防線,用科技守護民生,助力生態治理,讓美麗中國的未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