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山東大學威海紀檢監察學院鑄界明法調研團成員高揚來到湖南漢昌律師事務所,就正當防衛課題與該所合伙律師吳律師展開訪談。此次訪談旨在摸清正當防衛司法實踐現狀,為課題研究收集一手資料,全程錄音僅用于學術研究,且將嚴格保護相關人員信息。
擁有近三十年法律從業經歷的吳律師,從于歡案、昆山反擊案等典型案例談起,解析了正當防衛認定標準的變遷。他指出,這些案件彰顯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司法態度,體現了法治進步,但我國作為成文法國家,各地司法機關在認定上仍存分歧,“以結果論”的傾向尚未完全扭轉。回顧自身執業經歷,吳律師介紹,從2000年加入漢昌律師所以來,他經辦了除涉軍案件外的多數刑事罪名,見證了當地刑事案件從年約100起增至近1000起的變化,這背后是社會治理和司法實踐面臨的新考驗。談及近三年代理的正當防衛案件,吳律師坦言數量極少,平江縣此類案件不多,一方面因當前案件多與經濟糾紛相關,另一方面得益于國家對非法債務的嚴打及天網系統普及,傳統暴力犯罪減少,偶發矛盾多因情感糾紛引發,較少涉及正當防衛。
在實務處理上,吳律師結合刑法第20條,強調辯護需緊扣“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防衛對象正確”等要點,其中防衛限度是爭議焦點,實踐中易因結果過重機械認定防衛過當。他認為,當前認定存在兩大突出問題:防衛限度動態平衡難把握,“行兇”等概念界定模糊。而司法觀念中的結果論傾向、偵查機關對防衛情節的忽視,以及“死者為大”傳統觀念的影響,都成了認定阻礙。對此,吳律師建議放寬防衛與證據標準,通過典型案例引導理念轉變,建立專門證據指導和量刑標準,由最高法統一認定尺度。他還提到,雖律所未專門開展相關研究,但律師個人持續關注,律師群體可通過辯護、案例報送等推動制度完善。
此次訪談讓調研團隊對正當防衛司法實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吳律師的經驗與見解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雙方約定將保持聯系,為后續研究補充更多細節,感謝吳律師的傾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