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城市建設呈現出由地上轉向地下的發展格局,截止2022年,截至2022年底,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累計建筑面積29.62億平方米。而我國地下工程常年遭受突涌水災害困擾。

此次實踐緊密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部署,深化產學研協同。團隊成員帶著已有的涌水治理交互物理機動裝置設計、三維互穿核殼結構材料設計等基礎成果,走進工程一線、科研院所,將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

在實踐過程中,團隊目標明確,成果可期。成員在查閱大量資料、翻閱文獻后,設計了裝置一代模型,并以此為基礎,對外部堵水裝置進行強度升級,對內部封堵體系進行材料改性,通過模擬實驗及工程實驗測試完成整體性能的提升,最終打造出一款能夠進行超大截面高效涌水封堵、功能全面的預加裝涌水封堵裝置。
在這個過程中,團隊成員將基礎學科知識應用到實際工程問題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他們在實踐中全面增強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響應新工科轉型號召,開展跨學科交流學習,實現多學科、分層次發展。

這群青年學子以服務 “國之大者” 為核心使命,履踐致遠,薪火相傳。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青春科創報國的內涵,在解決 “卡脖子” 難題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著青春力量。讓我們共同期待他們的精彩成果,見證青春在科創報國的征程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