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影視制作系暑期“三下鄉”鋒行志愿服務團前往濱州和濰坊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影視制作系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山東省兩個地區分別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助力鄉村振興、產業賦能為主,先后來到了濱州陽信和濰城“樂埠山”,利用專業知識技能,將自身所學運用到實際上。
紅色基因傳承與鄉村振興實踐 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是魯北地區重要的紅色熱土,擁有眾多革命英烈和紅色革命遺跡。為深入挖掘紅色故事的時代價值,七月盛夏,影視制作系暑期“三下鄉”團隊走進陽信縣,開啟“尋訪紅色印記·賡續奮斗精神”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先后走進張家集毛岸英舊居、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成立舊址等地開展實踐學習。
實踐團成員們在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成立舊址拍攝紅色故事青年說。徐鵬程供圖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凌然。走進位于濱州市陽信縣張家集村的毛岸英故居,青磚土墻,古樸典雅,崇敬之情不禁涌上心頭。這里曾是毛岸英投身土地改革運動的地方,見證了他與人民群眾并肩奮斗的崢嶸歲月。屋內,簡陋的生活用品陳列其間,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艱苦與不易。看著那一張張珍貴的圖片、一段段詳實的文字,實踐團成員們靜默不語,在毛岸英曾經居住的房間前深深鞠躬,靜靜地感受著這片紅色土地上所發生的故事,領略著他無私無畏的崇高風范。
實踐隊成員們在緬懷先烈。徐鵬程供圖
來到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老觀王村,在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成立舊址,實踐團的成員們感悟了先烈們“從渤海之濱到天山腳下”的傳奇征程。作為中國唯一一支從祖國最東端征戰至最西端的英雄部隊,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曾為解放大西北、屯墾戍邊立下不朽功勛。展館內陳列的實物與史料,更是讓成員們深切體悟到“敢扛、硬扛、死扛”的戰斗作風和“大義大愛、無私奉獻、聽黨指揮、永葆信念”的教導旅精神。一個個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件件銹跡斑斑都讓成員們驚嘆不已,不禁感嘆革命先烈的偉大。
實踐團成員們在參觀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成立舊址。徐鵬程供圖
民俗傳承與產業振興的雙向奔赴 劉古良民俗村以“藝術點亮鄉村文明,文化賦能產業振興”為核心理念,通過“一街一帶七景”架構打造新業態,構建農文旅深度融合的鄉村振興典范。實踐團成員實地考察時,聚焦木作非遺傳承人的雕花技藝,探尋古典家具產業鏈延伸的文化密碼,深刻體會傳統技藝魅力及文化傳承與產業創新結合的潛力。該村以文化為紐帶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形成民俗傳承帶動產業振興的新路徑,既守護文化根脈,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實踐團成員在劉古良民俗村體驗磨豆。徐鵬程供圖
走進濱州黃河三角洲小麥產業館,實踐團成員們在這里開展了主題實踐活動,聚焦“齊魯糧倉”的科技力量與產業成就,深入了解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下的現代農業發展。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關鍵區域之一,黃河三角洲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任。在館內,成員們們不僅觀察到了優質高產小麥品種的勃勃生機,更感受到各類高科技農業應用場景,深刻領略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生動實踐。
在濰坊濰城“樂埠山”的四家企業開展調研活動時,實踐團成員們近距離感受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澎湃活力。濰坊山水水泥的綠色轉型實踐、山東新銳通用航空的產教融合模式、山東金鉆金屬制品的精密制造技術以及濰坊亞峰化工儀表的“超高壓”產品,這些既展示了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也彰顯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價值。團隊成員們更是深刻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實體根基與創新內涵,紛紛表示將以所學投身實踐,為國家戰略貢獻青春力量。
青春筑夢顯擔當,鄉韻舞臺展風采 在“樂埠山”生態經濟發展服務中心,鋒行志愿服務團成員們共同參與了“樂才藝綻芳華”暑期文藝晚會暨眾康才藝大賽。通過青春力量與鄉土文化的碰撞,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成員們深刻體會到“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鄉村振興”的精神內涵,并承諾未來將持續立足專業所長,用實際行動詮釋青年擔當,讓青春之花在基層綻放。
實踐隊在黃河三角洲小麥產業館內合照。楊柯璇供圖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鋒行志愿服務團以青春之力扎根基層,用鏡頭記錄下青春的足跡。從陽信紅色熱土的精神洗禮到樂埠山企業的科技賦能,從民俗村落的文化尋根到田間地頭的實踐體驗,成員們深刻體悟到“知行合一”的真諦。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持續用專業所長賦能基層發展,讓青春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綻放光彩,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通訊員:甘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