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師范大學智視優教實踐隊前往桂林市第十二中學開展專項調研活動。此次調研以解決中學教育中對學生個體化管理不足這一核心痛點為目標,深入了解學校教學管理現狀,傾聽學生真實需求,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創新解決方案。
調研過程中,實踐隊通過與師生座談、發放問卷、課堂觀察等多種形式,全面掌握了桂林十二中的教育管理情況。結果顯示,當前中學教育在學生個體化發展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學生群體普遍表現出對多元化實踐機會的強烈渴望,他們希望能通過豐富的活動發掘自身興趣特長,實現個性化成長,但學校現有課程設置和活動安排難以充分滿足這一需求。同時,調研還發現,學校在運用技術手段實現 “個性化教學” 上存在顯著短板。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多采用統一化的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難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精準施教,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潛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教師也面臨著難以全面掌握每個學生學習狀態的困境。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討論 圖源:項漢、勞驛)
針對上述問題,廣西師大智視優教實踐隊經過深入研討,提出了核心解決方案 —— 構建一個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化管理系統。該系統依托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數據、興趣偏好、能力特點等進行全面分析,進而為每位學生智能推薦個性化的發展路徑,助力學生明確成長方向。

(圖為實踐隊在采訪學校學生 圖源:項漢、勞驛)
對于教師而言,這一系統可提供精準的教學支持,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此外,系統還能構建起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橋梁,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的成長創造更良好的環境。 據實踐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方案的最終目標是推動中學教育管理模式的轉變,將當前被動的、統一的管理模式,升級為主動的、數據驅動的、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培養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中實現全面發展。
此次調研活動不僅為桂林市第十二中學的教育教學改進提供了有益參考,也為廣西師范大學相關專業的實踐研究積累了寶貴經驗,有助于推動高校與中學在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共同促進中學教育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