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非遺調研團隊探訪掐絲琺瑯探尋千年技藝傳承之道
7月15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拾遺楚韻·啟為創新”非遺調研團隊開啟了對掐絲琺瑯技藝的探秘之旅。團隊先赴湖南懷化市五溪非遺園,再前往嬉麓·非遺特色街區的手造掐絲琺瑯藝術工作室,與傳承人包欽及其徒弟包俊杰深入交流,探尋這項古老技藝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上午,調研團隊首先來到五溪非遺園,在這里與包欽老師的徒弟包俊杰相遇。園區濃厚的非遺氛圍為探訪奠定了獨特基調。包俊杰熱情地向團隊介紹了掐絲琺瑯技藝的基本情況,從其歷史淵源到在當地的傳承現狀,讓成員們對這項技藝有了初步認識。他展示的基礎作品雖無復雜紋飾,但細膩的線條與鮮明的色彩已彰顯出掐絲琺瑯的獨特美感,其中《掐絲琺瑯·關圣像》尤為引人注目,讓團隊成員感受到了傳統紋樣在這項技藝中的生動呈現。
離開五溪非遺園后,團隊來到嬉麓·非遺特色街區的手造掐絲琺瑯藝術工作室,傳承人包欽老師已在此等候。工作室空間雖有限,卻陳列著各式掐絲琺瑯作品,每一件都凝聚著匠心,在靜謐中傳遞著傳承的厚重與溫度。包欽老師詳細講解了掐絲琺瑯的制作過程:首先是設計圖案并繪制在紙上,這是作品的藍圖,考驗創作者的審美與構思;接著,將金屬細絲掐成圖案后粘在畫板上,只見他指尖輕捻,已掐好的細絲便能在畫板上精準對位,稍作調整便穩穩粘住,這一步需要極高的耐心與技巧,每一根絲線的彎曲、拼接都關乎作品最終呈現;然后進行點藍,用天然礦物質彩砂等填充到圖案中,色彩搭配與填充均勻度直接影響視覺效果;最后是封層固化,讓作品得以長久保存。一道道工序環環相扣,凝聚著匠人數十年的功力。
工作室中,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意碰撞出獨特火花。以動漫形象、民俗場景為代表的作品尤為亮眼,盡顯創新活力。熱血英雄、萌趣卡通經琺瑯工藝重塑,金絲勾勒的古典紋飾細膩入微,彩砂暈染又賦予角色潮流靈動;民俗題材借拼布般的多彩面料拼接,讓龍舟競渡場景鮮活呈現,傳統掐絲琺瑯不再局限于單一工藝,而是與多元材質、現代題材融合,實現了古老技藝與年輕審美的巧妙共鳴。隨后,包欽老師邀請團隊成員體驗技藝,大家親手嘗試掐絲后才體會到,看似簡單的彎折需精準控制力道,這讓眾人更敬佩傳承人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