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灘古鎮位于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部,距今1800年的歷史,是中國國內保存完好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筑群。為了讓酉陽實驗中學的孩子們能更加了解自己家鄉的風景2025年7月19日重慶大學星火繪夢實踐團成員鄧黔旭為同學們帶來了解碼龔灘系列課程,以課堂加手工的形式,激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
課堂伊始,鄧黔旭老師通過一組龔灘古鎮的實景視頻,直觀展示吊腳樓依山傍水的獨特風貌——青石板路蜿蜒其間,烏江碧波繞鎮而過,屋檐下的燈籠在風中輕搖,這些畫面瞬間讓同學們對這座古鎮充滿好奇,不時發出小聲的贊嘆。
隨后,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龔灘古鎮的吊腳樓建筑,并指導學生如何用筷子和橡皮筋制作模型,讓同學們根據自身想象力,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模型。孩子們發揮自己想象力,做出了許多充滿想象的作品。實踐也帶領孩子們認識到了吊腳樓的復雜,讓孩子們理解了古人的智慧。
在解析山水密碼環節,鄧黔旭老師帶領孩子們認識龔灘古鎮的地形地貌,講解河流和巖石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龔灘這種特殊的地形,豐富了同學們的地理知識。同時運用沙盤模型為孩子們模擬河流的侵蝕和堆積過程,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欲望。
在解析文化密碼環節,鄧黔旭老師先介紹了川鹽古道的歷史,在介紹了古鎮的一系列細節如石板路,封火墻后,讓孩子們思考古鎮遷移的優劣,并讓孩子們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同學們集思廣益,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
“今天我們跟著青石板路走過了龔灘的晨與昏,聽著烏江濤聲觸摸了它的過往與現在——從碼頭商船的吆喝到吊腳樓里的炊煙,從老工匠手中的木藝到如今被小心守護的街巷,這座古鎮從來不是‘過去時’,而是一代代人用生活續寫的‘進行時’。這堂課不僅帶領孩子們學習到了有關地理的知識,教會孩子們如何分析地貌,也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我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在歡笑中學習,也對自己的家鄉多一份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