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渚古城斑駁的城墻上,仿佛仍能聽見四百多年前戚家軍擊潰倭寇的震天殺聲;于桐樹坑革命紀念館的油燈實物前,中共臺屬特委領導浙東抗日的烽火歲月觸手可及。近日,記者實地探訪臺州多處銘刻民族抗爭精神的歷史遺址,感受這片土地上由古至今奔涌不息的愛國熱血。
抗倭豐碑,鐵血丹心守海疆
作為“保存最完好的抗倭古城之一”,臨海桃渚古城巍然屹立。周長1366米的城墻、11座明代敵臺,以及格局未變的明清街巷,無聲訴說著歷史。公元1559年,戚繼光在此指揮彪炳史冊的“桃渚大捷”,成為“臺州大捷”的關鍵一役。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其城墻、甕城與城門,是抵御外侮的鋼鐵見證。
同樣在臨海,臺州府城墻(江南長城)則閃耀著戚繼光的軍事智慧。這座國家5A級景區的核心,現存4730米。為有效抗倭,戚繼光創造性地設計了雙層空心敵臺及半月形甕城,其理念甚至成為北方長城敵臺的藍本。它不僅是冷兵器時代防御工事的典范,更是戚家軍在此浴血奮戰、保衛家園的巍峨豐碑。
為銘記戚繼光在臺州“九戰九捷”的輝煌功績,百姓于北固山南麓修建戚公祠。2008年重修落成的祠宇,占地廣闊,通過塑像、碑刻、兵器及詳實史料,全景式展現了這位民族英雄戎馬倥傯、蕩平倭患的一生,是后世汲取勇氣與智慧的精神殿堂。
抗日烽火,高山堡壘鑄忠魂
時間跨越至烽火連天的20世紀,臺州的愛國抗爭精神在抵御外侮中迸發出新的光芒。在黃巖區平田鄉的青山深處,桐樹坑革命紀念館(中共臺屬特委機關舊址)莊嚴肅穆。這座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百余幅珍貴圖片、萬字史料及實物,生動再現了1941至1942年間,中共臺屬特委在此領導浙東軍民英勇抗日的崢嶸歲月。特別是桐樹坑黨支部,堅持革命斗爭長達11年,被贊譽為“高山上的堅強戰斗堡壘”,其忠誠與堅韌令人動容。
路橋區鳳凰山上,陳安寶烈士陵園,松柏長青,占地2800平方米。這里長眠著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陳安寶烈士。1939年南昌會戰中,他壯烈殉國。陵園內的紀念館詳述其光輝生平與抗戰史實,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的題詞碑刻,更是對烈士精忠報國精神的高度頌揚。陵園同樣被列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薪火相傳,愛國情懷永續存
從明代力挽狂瀾的戚繼光,到抗戰時期血灑疆場的陳安寶將軍,再到中共領導下桐樹坑軍民的不屈斗爭,臺州大地上矗立的歷史坐標清晰勾勒出一條貫穿古今的愛國主線。這些珍貴的遺址與紀念地,不僅是往昔金戈鐵馬的忠實記錄者,更是當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與力量源泉。
走進桃渚古城,觸摸府城墻的磚石,瞻仰戚公祠的威儀,聆聽桐樹坑的紅色往事,緬懷陳安寶烈士的浩然之氣……每一次探訪,都是對民族氣節的深切體悟,是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信念的深刻重溫。它們時刻警醒后人:銘記歷史,珍視和平,更要將這份融入血脈的家國情懷,轉化為團結奮斗、振興中華的磅礴力量。
臺州,這片英雄的土地,正以其深沉的歷史積淀,召喚著每一位中華兒女: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
文案|林曉靜
攝影|林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