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頭:大學生網報滁州8月11日電(通訊員 王梓羽)
導語:自7月15日起,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安徽滁州圖書館開展了為期半月的少兒閱讀服務專項實踐。該團隊著眼于雙向賦能:一方面,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注入專業活力,通過經驗分享、技巧梳理與互動模式優化,助力其更精準把握少兒閱讀需求,系統提升服務品質與人文溫度;另一方面,聚焦小讀者假期成長,精心策劃并實施多元活動與閱讀引導,讓孩子們在濃郁書香中拓展視野、汲取知識,體驗充實、富有意義的假期時光,感受探索與閱讀的快樂。此外,團隊成員深度融入圖書館日常運營管理,從基礎事務中積累經驗,并結合特色主題活動策劃執行,全方位體悟公共文化服務一線的運作機制與核心價值。
正文:
在滁州圖書館,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實踐隊于7月15日至30日開展了一段充實的實踐活動。隊員們不僅認真做好教具整理、課堂秩序維護等基礎工作,為少兒課程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扎實保障,還積極投身個性化輔導,并深度參與到圍棋對弈、手工制作等趣味活動中,與孩子們親密互動。這段實踐經歷不僅讓隊員們的責任感愈發強烈,溝通能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更珍貴的是,他們收獲了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喜愛與認可,那些真摯的情感反饋成為了實踐中最溫暖的印記。

助學維序 啟智潤心
每日清晨九點整,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實踐隊員們的身影便準時出現在滁州圖書館少兒閱覽區。開啟服務的第一步,是協助整理教學用具與各類圖書。隊員們一絲不茍地將散落的手工材料——彩筆、剪刀、膠水,以及琳瑯滿目的繪本讀物,分門別類地歸置到位,為下午的閱讀課和手工活動順暢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實踐過程中,隊員們的主要職責是在課堂中維持良好秩序并提供個性化輔導。例如在拼音閱讀課上,當主講老師授課時,隊員們會細心觀察,對注意力有所分散的小讀者,通過輕聲提醒或獎勵小貼紙的方式,引導其重新聚焦課堂;遇到識字有困難的小朋友,隊員們會耐心地蹲下身來,陪伴在側,逐字逐句帶領朗讀,直至他們能夠獨立完成簡單句子的閱讀,點亮自信的火花。
棋藝塑形 巧手共情
周三下午的“圍棋啟蒙小課堂”是該團隊深度參與的重點活動之一。首次課程聚焦圍棋基本規則,主講老師講解完落子、提子要領后,實踐隊員們隨即引導孩子們在小棋盤上練習識別“虎口”與“禁入點”。面對一位習慣性將棋子撒落的小女孩,一位隊員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小約定:“每正確擺放一子就能獲得一顆小星星”,通過正向激勵,逐步幫助她體驗到規則約束下的樂趣與成就感。第二次活動則創新性地將圍棋思維與粘土手工相結合,主題定為“我眼中的夏天”。隊員們與孩子們一同動手,創作冰淇淋、太陽、小風扇等充滿夏日氣息的作品。活動中,一位性格靦腆的小女孩反復嘗試捏制粘土,卻始終難以塑成理想的圓形。一位細心的隊員見狀,輕輕握住她的小手,帶著她一同揉捏塑形。在兩人默契的配合下,一塊雖略顯不規則卻已初具形態的“西瓜”漸漸成型。那一刻,小女孩的眼眸中閃爍著驚喜與滿足的光芒,那份因親手創造而生的純粹喜悅,無聲地洋溢開來。

格物明責 知行相長
“紅心研磨”實踐隊的日常工作遠非簡單的體力協助。在將教具與圖書按類別、分區域有序整理的過程中,從清點核對數量到精準歸位擺放,每一個細微環節的處理,都在無形中錘煉著隊員們的責任意識,也讓他們對條理性在事務高效推進中的關鍵作用有了具象而深刻的理解。而在輔導小讀者時,面對不同年齡段、理解能力各異的孩子,如何運用兒童化的語言清晰傳達知識要點?如何在互動中實現有效溝通,精準捕捉他們的真實需求?又如何依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靈活調整引導策略?這些實際情境中的挑戰,實實在在地鍛煉并提升了隊員們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和教育智慧。當與孩子們一同沉浸在手工創作的世界里,目睹他們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轉化為手中獨一無二的作品時,隊員們由衷感慨,這種無拘無束的創造氛圍,仿佛讓他們重新觸摸到了在成年人程式化生活中逐漸消逝的想象力源泉,對童真的珍貴與創意的力量也有了更深切的體悟。
稚語寄情 童心印證
實踐臨近尾聲時,一幕動人的場景深深烙印在隊員們心中:多位小讀者將他們親手制作的粘土小作品,珍重地塞到隊員們手中。其中,那位曾在其幫助下共同完成“西瓜”粘土的小女孩,悄悄拉著身旁隊員的衣角,怯生生又滿懷期待地小聲問道:“姐姐,你還會再來和我們一起做手工嗎?”孩子們這些質樸無華卻飽含真情的言語與行動,成為了對實踐隊所有辛勤付出最為直接、也最為珍貴的肯定與回響。
結語:
為期兩周的滁州圖書館實踐之旅,為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暑期社會實踐隊成員們提供了一次彌足珍貴的基層服務體驗。他們深入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前沿,在整理圖書、維護課堂秩序、輔導學習、協作組織活動的點滴細節中,真切感受到了服務他人所必備的細致入微、無限耐心與赤誠之心。隊員們紛紛表示,這段經歷讓他們對志愿服務精神的內涵有了更為具象和深刻的理解——它蘊藏在每一次工具的規整歸位里,閃爍在每一次面對疑問時的耐心解答中,凝結在每一次俯身蹲下、平等傾聽的姿態上。這份精神,于細微之處默默守護著童真的成長,于平凡之中悄然傳遞著社會的溫暖。
作者署名:通訊員 王梓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