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長安大學“到祖國需要的黔方﹒傳長大薪火的書聲”支教隊深入貴州畢節阿嘎村,以服務鄉村振興,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與素質培養一體化路徑為目標,秉持“五育并舉,筑夢黔行”理念,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德·黔心長紅:傳承紅色基因鑄魂;智·黔行長明: 點燃求知星火啟智;體·黔躍長健: 錘煉強健體魄揚青春;美·黔彩長韻: 涵養美育心靈繪夢想;勞·黔力長技: 躬行實踐礪成長共五大板塊協同育人,在鄉村孩子心中播撒全人種子,培育時代新人。本期聚焦【勞·黔力長技】的生動實踐。記錄一堂生動的剪紙課——孩子們以紙為田,以剪為犁,在方寸之間耕耘傳統技藝的沃土。
一紙一童心 一剪一世界
7月17日,阿嘎村小學教室內笑語盈盈。長安大學材料學院支教團“勞·黔力長技”課程《巧手剪窗花》正式開課。40名孩子屏息凝神,跟隨志愿者教師寧亞楠的示范,將紅紙對折、再折,指尖壓平每一道折痕。“折紙是幾何的學問,剪法是耐心的修行”,寧老師輕點黑板上的窗花紋樣線稿,“現在,請用鉛筆畫出屬于你們的‘春天’!”
指尖傳承 安全同行
“剪刀如飛鳥,握穩才能飛得穩當!”教師反復強調安全規范。低年級學生手指力道不足,志愿者守護其旁,大手覆小手引導運剪。小朋友初次嘗試時眉頭緊鎖,在教師輔助下成功剪出波浪紋樣,瞬間展顏:“看!我的窗花有海浪的聲音!”
匠心初綻 童言心聲
“我的窗花剪斷了,但我沒放棄,剪壞三張紙才成功!”
“我要把窗花帶回家,貼在我家窗戶上,讓阿媽也高興!”
“小周老師,這是我剪的,我要送給你”
稚嫩的童聲此起彼伏,小小的剪紙成了承載成就感的勛章。小朋友驕傲地指著自己剪的窗花:“剛才剪的時候手抖,老師讓我深呼吸,像劃船一樣穩穩地剪——現在我也會‘劃船’啦!”孩子們互相展示作品,教室里涌動著發現自我潛能的雀躍,傳統文化的種子在童言稚語中悄然萌發。
綻放的驚喜 集體的榮光
當最后一片碎紙落下,孩子們小心翼翼展開作品——各種形狀,在不變中跳出,一個個極具特色的窗花躍然眼前。六年級的陸永飛高舉窗花迎向陽光:“原來不用魔法,也能變出這么美的花紋!”課程尾聲,所有孩子將作品貼滿教室玻璃,斑斕光影中,一堂勞動課化作流動的藝術展。

勞育潤心 匠心筑夢
本次剪紙課是“勞·黔力長技”模塊的創新實踐。課程負責人寧亞楠闡釋深層價值:“剪與折的韻律中,孩子們不僅習得非遺技藝,更錘煉了‘手隨心動’的專注力、敬畏工具的責任感、互助共進的協作力。”當四十張紅艷艷的窗花匯成集體照的背景,傳統文化基因已悄然融入鄉村振興的未來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