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東岸社區正式開啟“扎染的前世今生”實踐活動。這次活動主要面向社區內的兒童,旨在通過趣味課程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志愿者們結合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孩子們的興趣,制定了一系列豐富多彩有關扎染的活動。
穿越時光聽故事,傳統文化中的溫暖與智慧在“扎染的前世今生”環節開始之前,志愿者們進行了詳細的策劃和準備并且設計了適合小朋友的學習資料。他們通過故事化的講解,帶孩子們了解扎染從秦漢時期的“纈染”技藝,到如今成為國家級非遺的發展歷程。當講到云南白族婦女用板藍根染布的傳統時,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好奇與向往,志愿者們真切感受到文化傳承的種子正在萌芽。
動手“觸摸”傳統,在實踐操作中讀懂文化肌理 在志愿者向孩子們深刻的領會有關扎染的歷史故事以及發展進程后,他們立刻帶領孩子們進行扎染的創造。在創作之前,志愿者們耐心的向孩子們講述扎染的有關步驟以及注意事項。為了讓孩子們順利動手實踐,我們提前制作了圖文并茂的PPT,詳細演示扎結、浸染、拆線等步驟。分發好白布、顏料、皮筋等材料后,孩子們立刻投入創作。
童手繪傳統,孩子們手中的文化創想曲 志愿者們觀察到孩子們的創造豐富多樣。有的模仿教程扎出整齊花紋,有的大膽嘗試自己的想法,將布料擰成麻花狀或系出不規則結。我們在一旁巡回指導,及時解答“顏料會不會混色”“要泡多久才夠深”等問題,看著他們小心翼翼地將布料浸入染缸,又在拆開皮筋時發出驚喜的歡呼,整個活動室充滿了歡聲笑語。
沉淀文化根脈,傳統文化探索與總結手記 此次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非遺傳承并非遙不可及的宏大命題,而是能融入日常的生動體驗。作為青年一代,我們不僅要了解非遺,更要成為橋梁,用孩子們樂于接受的方式,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煥發生機。真正的教育往往發生在動手實踐的瞬間,而文化的傳承,正是在這樣一次次親身體驗中代代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