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青年作為最活躍、最具創造力的群體,始終肩負著歷史的重任,承載著民族的希望,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詮釋著新時代的青春內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強調“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鼓勵青年成長成才、為祖國建功立業”。在這一偉大時代背景下,我院“太岳青韻傳習社”已圓滿完成社會實踐活動,奏響了一曲青春與使命交織的激昂樂章,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
本次活動太岳青韻傳習社共開展5項活動,緊緊圍繞習近平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積極響應黨中央對青年的殷切期望。活動過程中,在輔導員喬少婕帶領下,團隊成員們深刻領悟著“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的內涵,將個人成長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中。在太岳山這片充滿革命記憶的土地上,他們開啟了一場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的征程,以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一、舊址踐悟 青韻傳承
青磚黛瓦間鐫刻烽火記憶,素手弦歌中傳遞文化薪火。太岳青韻傳習社走進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以“歷史尋根+文化實踐”為核心目標深度探索,他們循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在斑駁的磚墻、泛黃的史料與復原的作戰指揮場景中,深入了解軍區司令部在烽火歲月中運籌帷幄、保家衛國的崢嶸歷史。通過舊址講解員的生動講述,“艱苦奮斗、忠誠使命”的革命精神具象化為可感可知的歷史細節,讓團隊成員們深刻體會到紅色政權的來之不易,以及精神傳承對于當代青年的重要意義。
此次實踐中,傳習社成員們以“歷史見證者”的視角記錄感悟,聯想烽火中不變的“家國情懷”,感慨和平年代更需守護的這份精神遺產。同學們也逐漸明白:紅色舊址的價值,不僅在于留存歷史的痕跡,更在于讓每一代青年都能在此找到精神坐標——當我們當代青年站在先輩曾奮斗過的土地上,觸摸的不僅是過去的歲月,更是未來的方向;傳承的不僅是歷史的記憶,更是支撐民族前行的精神骨架。
二、英烈昭志 青春承志
松柏凝翠寄哀思,豐碑矗立昭初心。太岳青韻傳習社走進岳北烈士陵園,以“緬懷先烈忠魂、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莊嚴肅穆的追思中感悟信仰力量,讓長眠的英烈精神成為滋養青年成長的精神養分。陵園中,蒼松翠柏環繞的紀念碑巍峨矗立,講解員指著烈士名錄墻上一個個年輕的名字,講述他們在烽火歲月中義無反顧的抉擇。這些鐫刻在石碑上的名字,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用生命詮釋“忠誠”與“擔當”的精神坐標,讓青年們深刻體會到:今天的和平盛世,是無數英烈用熱血鋪就的康莊大道;世代相傳的安寧,是他們用生命守護的永恒承諾。
此次實踐如同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煉,它讓我院青年們懂得,英烈的豐碑永遠矗立在民族的精神高地,而當代青年唯有將這份崇敬轉化為奮斗的動力,將這份懷念融入前行的腳步,才能讓英烈們用生命守護的家國,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誓言在青春的征程中永遠滾燙。
三、鏤紙為韻,鐫刻文化
太岳青韻傳習社深入山西沁源非遺腹地,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非遺剪紙社會實踐活動。活動期間,社員們全身心投入,深度探尋剪紙藝術的魅力,力求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青春力量,也用實際行動呼應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傳統文化的殷切期望。他們走進當地剪紙藝人的工作室,虛心求教,從最基礎的折紙、畫稿學起,逐步掌握剪、刻、鏤等技法。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深刻體會到剪紙不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一門蘊含哲學與美學的藝術。每一條線條、每一處鏤空,都需精準把握,稍有差池便會影響整體美感,這其中所體現的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太岳青韻傳習社本次實踐活動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生動踐行。在傳承非遺剪紙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自身文化素養,更在傳播過程中凝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認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們用行動證明,傳統文化并非塵封的歷史記憶,而是能夠在新時代綻放光彩、為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的寶貴財富。
四、紅土尋根 青韻傳薪
太岳青韻傳習社以“循紅色足跡,悟信仰力量”為主題,深入沁源縣紅色地標開展實踐活動,在革命遺址中追溯初心,在文化傳承中汲取力量,讓紅色精神與傳統文化在青年心中碰撞出時代火花。通過參觀紅色地標,成員們深刻體會到,紅色精神并非孤立存在,它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是傳統文化在革命年代的升華與淬煉。
此次沁源之行,太岳青韻傳習社以青春之力架起了紅色精神與傳統文化的橋梁。成員們深刻認識到,紅色地標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文化的寶庫——這里有革命先輩用生命鑄就的精神豐碑,更有傳統文化在歲月長河中沉淀的智慧結晶。作為新時代動力青年,唯有將紅色基因與文化根脈牢牢握在手中,才能在傳承中汲取前行力量,在實踐中書寫屬于當代青年的時代答卷。
五、展廳尋綠脈 青韻悟“兩山”
太岳青韻傳習社以“探尋生態密碼,傳承綠色文脈”為主題,深入沁源縣生態展示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林海松濤中感悟“兩山”理念的實踐偉力,在傳統智慧中汲取生態保護的文化滋養,讓綠色發展理念與傳統文化智慧在青年心中共筑生態信仰。展廳深處的“生態文化角”,成為傳習社成員探尋傳統智慧的重要窗口。這里陳列著清代的“護林石碑”,碑文中“禁亂砍濫伐、禁污染水源”的鄉規民約,字里行間透著先民“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生態自覺;展柜里的老農具與現代環保設備并列擺放,農耕文明中“順天時、應地利”的耕作理念,與當代生態循環農業的技術邏輯遙相呼應。
走出展廳,太岳山的綠意仍在心中蔓延。此次活動中,生態展廳不僅是歷史的記錄者,更是理念的傳播者,太岳青韻傳習社的青年們不僅見證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奇跡,同時,此次活動也使我院同學們明白,作為新時代動力青年,唯有將生態保護的理念深植于心、將傳統文化的智慧傳承于行,才能讓綠色成為發展最動人的底色,讓太岳山下的綠水青山永遠滋養生命、孕育希望。
當太岳山的晚風拂過沁河兩岸,傳習社成員的實踐日志上早已寫滿感悟。這場沁源之行,既是一次紅色基因的尋根之旅,也是一場生態智慧的啟蒙之旅。從革命舊址的斑駁墻垣中,“太岳青韻傳習社”的青年們讀懂了“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密碼,紅色文化中“眾志成城”的精神力量,恰與當代青年“強國有我”的擔當一脈相承;從生態展廳的蝶變圖景里,同學們也觸摸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真理,非遺文化中的匠心傳承更如璀璨星火,照亮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明之路,正指引著我院青年在保護與發展中尋找平衡的答案。
紅色是沁源的精神底色,綠色是這片土地的發展亮色,而青春,則是連接歷史與未來的鮮活色彩。太岳青韻傳習社的青年們于此次社會實踐中更深刻體會到:當代青年的成長,既要從紅色文化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回望歷史中堅定方向;也要在生態保護中踐行責任的擔當,在守護綠色中書寫未來。紅色基因賦予的初心、生態實踐沉淀的智慧,終將化為青年們前行的底氣。
太行依舊,沁水長流;青韻不輟,薪火相傳。這場實踐不是終點,而是我院青年們以青春之力傳承紅色根脈、守護綠色家園的新起點。在紅色與綠色交織的沁源大地上,我院青年也正以行動證明:紅色信仰永不褪色,綠色希望生生不息,而青春的力量,終將在歷史與時代的交匯中,書寫出更璀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