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學子赴延川,探源問道非遺路
來源:長安大學“布疊秦韻,繡夢延川”暑期社會實踐隊
為深入挖掘陜北民俗文化深厚內涵,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8月16日,長安大學“布疊秦韻,繡夢延川”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延安市延川縣乾坤灣碾畔民俗博物館,開展實地調研學習活動。在指導老師郎亮明的帶領下,隊員們通過切身感受陜北秧歌、道情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探尋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青春路徑。
一、深挖民俗底蘊觸摸文化根脈
在碾畔民俗博物館,隊員們認真聆聽講解,系統了解陜北地區悠久的農耕文明、精湛的民間手工藝以及豐富的生活習俗。紡車、剪紙、布堆畫等一件件飽含歷史溫度的展品,無聲地訴說著當地人民的勤勞智慧與非凡創造力。同學們結合自身設計學等專業知識,圍繞“如何將傳統技藝元素融入現代設計語言”展開熱烈討論,積極為后續非遺文創產品的開發積累第一手素材和創意靈感。
二、沉浸非遺現場習得文化精髓
實踐學習的重頭戲在于親身體驗。在民俗藝人的悉心指導下,隊員們全身心投入到非遺技藝的學習中。鏗鏹的鑼鼓點激蕩人心,隊員們手執紅綢,跟隨節奏認真習練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在熱情的扭動中深切體會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蘊含的豪邁氣韻與生活激情。在道情演唱環節,隊員們勇敢嘗試,用質樸的方言學唱經典曲目,高亢悠揚的曲調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陜北民歌穿透歲月的藝術魅力。指導老師郎亮明強調:“文化傳承的生命力在于沉浸式體驗和深度融入。同學們今天通過親手觸摸古老器具、親身扭動秧歌、親口傳唱道情,這些根植于黃土地的文化精髓才能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同學們在真聽真看真感受中,深化文化認同,激發守護和創新的內生動力。”
三、收獲實踐真知貢獻青春力量
此次乾坤灣碾畔之行,是一次生動的鄉土文化教育課。通過實地走訪和深度調研,隊員們對陜北民俗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增強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和使命感。隊員們紛紛表示,將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積極思考如何發揮專業特長,講好非遺故事,探索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和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生機的有效途徑,為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血脈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與力量。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