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強國、鄉村振興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動地方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25年7月6日至2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心益伴”實踐團40余名青年志愿者分兩路奔赴江蘇淮安洪澤區東雙溝鎮小學、岔河鎮教育中心和安徽亳州渦陽縣高公中心學校,以關愛事實孤兒與鄉鎮兒童為基礎,開展為期21天的“三航筑夢·益路童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志愿者與學生合影。陳鈺 供圖
團隊以“教育賦能·心理護航·體育浸潤”三大維度為主線,累計開設特色課程400余課時,直接服務事實孤兒與鄉鎮少年兒童200余人,用“南航藍”點亮“童心紅”,在江淮大地與皖北平原交出一份“五育并舉”的青春答卷。
圖為蘭昊帶同學們課間活動。陳鈺 供圖
教育賦能:把“三航”課堂搬進鄉村教室 依托南航“三航”特色,團隊將“大國重器”拆解成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C919大飛機變身“會飛的公交車”,北斗衛星化作“天空中的指南針”。實踐團成員借助圖文并茂的資料與精彩紛呈的視頻,帶領孩子們拆解機翼升力奧秘。“機翼上凸下平的奧秘,就像給空氣一個向上的擁抱。”簡單易懂的描述與極具沖擊感的畫面,恰似在平靜湖面投下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探索的漣漪,激發了孩子們對航空世界的想象。
圖為李佳怡上航空航天科普課。陳鈺 供圖
心理護航:在“樹洞信箱”里種下一顆顆“安心” 實踐團心理組為事實孤兒與鄉鎮兒童量身打造故事分享與“我的名片”等游戲,幫助他們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掌握應對負面情緒的有效方法。團隊還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鼓勵他們綻放出自信的光芒,成為自己心靈的守護者。“被看見、被聽懂”的瞬間,成為這個夏天最柔軟的注腳。
圖為心理課同學們寫下自己的優缺點放進心靈信箱。管若寧 供圖
體育浸潤:在揮汗奔跑中雕刻“少年模樣” 教室里上,實踐團成員化身專業導師,用圖文并茂的展示資料拆解動作要領,操場上,成員親自示排球,羽毛球等項目的標準姿勢。孩子們圍成一圈,目光緊隨成員的每一個動作,不時發出驚嘆。本次課程以“學技能、強體魄、磨意志”為主題,后續還推出了趣味運動會活動,在和諧友善的運動氛圍里幫助孩子們建立科學的運動習慣。
圖為趣味運動會拔河項目。李清祿 供圖
調研回聲:把“童言童語”寫進鄉村振興報告 實踐期間,團隊深入課堂、家庭、田間,圍繞“事實孤兒與鄉鎮兒童科學素養與心理健康雙螺旋提升”主題,開展問卷、訪談、田野觀察。調研發現,64%的兒童存在學業焦慮、應對壓力的方式缺乏實用性的問題,團隊將200份“微心愿”打包帶回南京,以便改進后續實踐活動。
“孩子們的愿望清單,就是我們下一步的行動清單。”為此,團隊同步啟動兩項落地措施—培養“朋輩傾聽員”和設立“樹洞信箱”,切實幫助鄉鎮兒童走出可能面臨的心靈困境。
圖為線上平臺調研結果分析圖。管若寧 供圖
尾聲:告別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飛 實踐落幕,關懷不落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心益伴”實踐團下一步將以“教育賦能、心理護航、體育浸潤”為長期抓手,建立“線上+線下”跟蹤機制,持續為事實孤兒與鄉鎮兒童提供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和體育鍛煉支持,切實把21天的實踐火種延伸為一盞長明燈。“愿做星星之火,更愿成燎原之勢,”我們期待與社會各界攜手,讓更多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展翅翱翔。”
作者:畢惜虹 管若寧
指導老師:張鶴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