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長安大學“翼臂協凈·靈犀智控”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指導教師郭萬金的帶領下,赴安徽省蕪湖市,深入長三角哈特機器人產業研究院及蕪湖哈特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開展專題調研。本次活動旨在深入了解機器人技術發展前沿與應用實踐,汲取產業智慧,為團隊“翼臂協凈”項目注入創新動能。
圖1:長安大學實踐隊參觀蕪湖哈特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
一、溯源發展歷程:從機械臂到智能協作
實踐隊首站抵達長三角哈特機器人產業研究院。在郭萬金老師的引導下,隊員們系統參觀了機器人技術發展歷程展區。從20世紀中期應用于汽車制造的初代工業機器人,到搭載傳感器與基礎編程能力的第二代產品,再到如今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視覺識別技術的智能協作機器人,清晰的迭代脈絡躍然眼前。通過詳實的展廳資料和郭老師的深入講解,隊員們深刻感受到技術革新帶來的顯著進步:機器人操作精度大幅躍升,人機協作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應用場景實現前所未有的拓展。這場“時光之旅”為隊員們勾勒出機器人技術演進的壯闊圖景。
圖2:實踐隊員參觀機器人控制面板

圖3:實踐隊員了解ABB機器人
二、剖析核心原理:近觀機械臂運行奧秘
隨后,實踐隊移步蕪湖哈特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聚焦機器人核心技術。郭萬金老師結合現場設備,為隊員們細致剖析了不同負載能力和自由度機械臂的結構組成、驅動方式(液壓、氣動、電動)及其運動控制的內在原理。隊員們得以近距離觀察機械臂在抓取、打磨等典型工業任務中的精準執行過程。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可感,為團隊“翼臂協凈”項目的技術完善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參照和新思路。
圖4:實踐隊員近距離觀察機械臂工作

圖5:實踐隊員參觀學習打磨機器人
三、交流碰撞火花:項目路演共話創新
調研的最后環節,實踐隊主動出擊,向企業技術人員系統介紹了“翼臂協凈”項目的研發背景、核心技術亮點及當前進展。企業人員從實際應用場景出發,對項目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例如建議采用吸附式設計以提升設備在復雜工作環境下的穩定性等。雙方就相關技術細節和實現路徑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這場面對面的交流,不僅檢驗了團隊的階段性成果,更收獲了來自產業一線的真知灼見,為項目的后續優化指明了方向。
圖6:實踐隊員參與企業講座

圖7:實踐隊員講解自己的科研項目
結語:
此次蕪湖之行,是長安大學學子將課堂所學對接產業前沿、服務科創實踐的生動體現。通過實地調研和深度交流,隊員們不僅拓寬了機器人技術領域的視野,深化了對智能制造的理解,更在項目實踐中錘煉了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大家紛紛表示,將充分消化吸收此次調研成果,持續精進技術,勇于創新創造,努力將“翼臂協凈”項目打造得更具實用價值,以實際行動響應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號召,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青春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