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為深入貫徹意見中“科學配置江河流域水資源”的政策要求,同時實現水資源在農業部門和非農業部門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資源的經濟效益,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河海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團委書記亓文娟帶領水資源“農轉非”風險測度及防控調研團前往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南京分局開展實踐調研活動,學習水文水資源的專業知識,完善水資源“農轉非”的政策建議。

實踐團與南京分局圍繞水資源“農轉非”舉辦座談會,學院團委書記亓文娟介紹了學院的基本情況與“經濟+水利”、“金融+水利”的辦學特色;團隊成員闡述了江蘇省水資源“農轉非”的現實狀況與潛在風險,展示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江蘇省水資源“農轉非”風險防控的對策建議。南京分局副局長聞亮分享了江蘇省水資源的分布情況與南京市水文監測的技術手段,與團隊成員交流了防控對策的合理性,并從專業角度提出了相關建議。團隊成員訪談了南京分局水資源科負責人,深入學習南京市水資源配置和水文監測的實踐經驗,為研究政策建議提供借鑒。

實踐團前往南京葛塘水文站、學習水文監測工作的具體內容,了解流速儀、雨量計、蒸發器等水文監測設備的工作原理,對水文數據的采集過程有了直觀且深入的認識。南京潮水位站是位于長江南京段的國家級重點報訊站,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團隊成員前往南京潮水位站并觀看紀錄片,深刻感受到南京潮水位站在防御歷次長江大洪水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體驗了現代化和智能化的水文監測設備。實踐團參觀江蘇水文科普園,近距離觀察了水土流失演示系統、水土保持邊坡治理實驗場以及水質水生態監測區,認識到水文水資源與生態保護的緊密聯系。實踐團還走進江蘇水文展覽館,全面了解了江蘇水文的發展歷程,體會到江蘇水文事業的不斷進步。

水資源是經濟生產的基礎性要素,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對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河海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水資源“農轉非”風險測度及防控調研團將結合實踐成果,利用經濟學科優勢,深入研究水資源從農業用途轉向非農業用途的風險防范問題,提出更加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議,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