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陽光如熔化的金箔,傾瀉在斑駁的水泥地上,蒸騰起氤氳扭曲的熱浪。老槐樹耷拉著卷邊的葉片,蟬鳴聲浪粘稠綿密。2025年8月12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學服務團隊的成員們,帶著青春的熱情與知識的行囊,踏上了前往揚州市寶應縣多所教育機構的征途。他們不僅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暑期課程,更肩負著培育一個個祖國的花朵的使命。他們在這個暑假與孩子們朝夕相伴,書寫著一段段關于成長與喚醒的深刻記憶。
故事的開篇:播散希望的種子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一定要有愛心,要有職業素養。越是這些學生,越不能放棄。”志愿者團隊的隊長朱益凡說道,她的話語里透著一位教師的堅定,有著身為一位教師要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她的這番話也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讓成員們都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色彩紛呈的教學活動
為了讓知識如燭火般逐漸點亮孩子們的心靈,實踐團隊的成員們精心策劃,設計了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他們給孩子們傳授知識,為孩子們答疑解惑,還安排了有趣的詞語接龍,大家的活躍度都很高。
“原來數學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打開世界的萬能鑰匙。”一位學生在紙上寫到。教育不該是死板的套公式解題,它應該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思維的碰撞。實踐隊員們真正做到了幫助孩子們在書本和生活中搭起一座知識的橋梁。

除了課堂教學外,實踐隊員們還帶領孩子們走出了校園,參觀江蘇省寶應中學和大運河風光帶寶應運堤段。在寶應中學的校園內,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朝氣,各個校園角落里都能聽見朗朗書聲,學習氛圍非常濃厚。而大運河風光帶寶應運堤段風景秀麗,孩子們在參觀過程中,既能開拓視野,又能陶冶情操,還能讓他們疲憊的身軀得到休息,何樂不為。
“這次暑期社會實踐,讓我明白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耐心引導,需要循循善誘,這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多了一份敬畏與向往。”一位志愿者在活動結束時說道,“未來,我會帶著這份感悟,以更積極的姿態去擁抱生活,去迎接每一次新的挑戰與成長。”
故事的結尾:心與心的相互喚醒
活動接近尾聲,實踐成員們收拾行囊,里面塞滿了孩子們悄悄遞來的愛心小紙條和依依不舍的道別卡片。這些將成為志愿者們最珍貴的“實踐報告”,行囊的重量,更源自于他們內心的沉淀與蛻變。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學服務團隊的志愿者們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教育的真正意義。他們在鄉土課堂的深處,觸摸到了教育最本真的脈搏——那絕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更是心與心的相互喚醒,是生命對生命的深刻滋養。孩子們眼中被點亮的星光,恰恰映照出大學生們靈魂被擦亮的痕跡。 這場以"教"為名的暑期實踐,最終成為了一場觸及靈魂的雙向奔赴。大學生們以青春為燭火,努力點亮一顆顆童心;而孩子們純真的光芒,也反過來照亮了青年們前行的道路,他們更加明白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融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