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清晨,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學服務團隊的大學生志愿者們整裝待發。在隊長朱益凡的帶領下,這支平均年齡21歲的隊伍踏上了前往揚州市寶應縣的征程。
課堂上的智慧火花
志愿者們精心設計了互動性強的課程。科學課上,孩子們通過小實驗了解光的折射原理,感嘆到原來日常所見的太陽光竟是由七種顏色組成的;美術課上,他們用樹葉和彩紙創作拼貼畫,每一幅畫作都充滿了孩子們各種各樣的創意與靈感;音樂課上,志愿者教唱勵志歌曲,孩子們認真地跟著學唱,清脆的歌聲回蕩在教室里。
“教育不是單向灌輸,而是激發興趣。”志愿者隊長朱益凡說。她注意到,一些起初害羞的孩子在鼓勵下逐漸變得活躍,甚至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之前一些不喜歡上課的孩子們在新的教育方式下逐漸變得活躍起來,甚至可以搶答老師提的問題。

研中學,學中樂
下午的研學活動中,孩子們走進寶應中學,體驗了一把“高中生”的生活。在實驗室里,他們親手操作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在體育場上,與志愿者一起踢足球、打籃球,歡聲笑語不斷。
大運河邊的實地教學更是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志愿者結合地理和歷史知識,講解運河的古今變遷。孩子們邊聽邊記,有的還畫下了運河的風景。
心靈的觸動
"與其說我們教會了孩子知識,不如說孩子們教會了我們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位志愿者在總結會上動情地說。
孩子們圍著志愿者問:“老師,你們明年還來嗎?”一位志愿者在日記中寫道:“他們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動力,這次實踐讓我明白了教育的意義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傳遞愛與希望。” 臨別時,孩子們塞給志愿者的野花和圖畫,是這個夏天最珍貴的禮物。這場特殊的暑期實踐,志愿者們觸摸到教育最本真的模樣,也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與溫暖。

在這個夏日的清晨,一切都是新的。露珠會蒸發,晨霧會散去,但這些被晨光溫柔撫摸過的瞬間,將永遠定格在志愿者的記憶里,成為他們支教歲月中最清澈的注腳。
作者署名:通訊員王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