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石榴”志愿隊走進上海市松江區天馬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活動以“走訪田間了解農產品、科技賦能與民族文化宣傳”為主題,通過實地調研、技能培訓、反詐宣傳及民族知識普及,幫助當地農民掌握新媒體營銷技術、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筑牢鄉村數字安全防線,同時增進對民族文化的了解。

7月31日上午,團隊成員走進天馬鎮街巷,與售賣蔬菜的農戶、制作豆腐的阿婆交流,用手機記錄當地方言與民風。隨后跟隨農民深入田間,了解玉米、茄子、絲瓜等農作物的種植流程。一位農民介紹了應對暴雨和病蟲害的傳統方法,如用辣椒水驅蟲、加固支架防倒伏等,體現了傳統農耕智慧與現代經驗的結合。團隊成員參與農產品裝袋,體驗勞作與收獲過程。期間,志愿隊同步開展民族文化宣傳,向農戶發放民族知識手冊,介紹各民族傳統節日、飲食文化等內容,講解民族團結相關政策,增進農民對多民族文化的認知。

同日下午,團隊成員聚焦科技助農,在農家院子里開設“手機短視頻課堂”。67歲的朱奶奶在指導下反復練習拍攝角度,成功剪輯出一段農產品短視頻。65歲的朱伯伯對短視頻營銷表現出興趣,提出希望拍攝“玉米的一生”,從播種到收獲,向消費者展示農產品價值。團隊成員演示電商平臺入駐流程和物流對接方法,幫助農民了解線上銷售模式。活動間隙,志愿隊組織小型民族文化分享會,通過圖片展示、故事講述等形式,介紹不同民族的農耕習俗與傳統技藝,如苗族的稻作文化、維吾爾族的園藝技術等,讓農民感受各民族在農業生產中的智慧結晶。

隨后,實踐成員結合真實案例,向農民普及反網絡詐騙知識,重點講解虛假鏈接和冒充客服等騙局的識別方法,現場演示“96110”預警電話的功能,并協助老人設置方言版反詐提醒。一位村民表示,經過指導,已了解應對詐騙問題的方法。同時,志愿隊向農民發放印有民族團結標語的反詐宣傳材料,將民族知識與安全防范內容相結合,強化“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意識。
本次活動覆蓋天馬鎮多個農戶,幫助農民掌握了短視頻拍攝與剪輯技能,為農產品線上銷售奠定基礎;通過反詐宣傳,增強了農民的數字安全意識;借助民族文化宣傳環節,提升了農民對多民族文化的了解與認同。團隊在調研中發現,許多年輕一代支持長輩嘗試電商,認為這能減少傳統銷售的奔波之苦。

此次實踐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活力與民族文化內涵,也讓大學生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未來,團隊計劃建立長期幫扶機制,定期回訪并提供技術指導與民族文化宣傳服務,助力天馬鎮農民在數字時代實現增收致富,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撰稿:丁力 昊若 供圖:劉煜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