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6 日上午,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 “拾遺楚韻・啟為創(chuàng)新” 非遺調研團隊,前往宜昌市秭歸非遺街區(qū),拜訪峽江草編代表性傳承人羅光林老師,近距離感受這項傳統(tǒng)工藝的魅力。
在峽江草編的技藝展示中,羅光林老師的 “立體編” 工藝讓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調研團隊驚嘆不已,深刻領略到傳統(tǒng)手工藝的巧思。
羅老師以 “三峽漁船” 擺件為例,現(xiàn)場演示立體編技法:用竹篾精準勾勒船身弧度,用蘆葦細膩模擬船帆褶皺。他解釋道:“船底的‘放射紋’很有講究,既符合力學原理,能讓擺件穩(wěn)固,又像江面上的陽光,是峽江人對生活的細致觀察。”
陽光下,草編 “漁船” 的紋路投下細碎陰影,仿佛能看見峽江漁民勞作的場景。這不僅是一件手工藝品,更像是一幅立體的峽江生活畫卷,承載著濃郁的地域文化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