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醫科大學“醫路紅軍魂·共筑防蟲線”——牦牛背上的健康崗哨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來到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開展為期五天社會實踐活動。從藥店調研到社區服務,從暑托班教學到紅色遺址研學,隊員們用專業學識澆灌高原健康之花,以赤子之心傳承紅色基因。
醫藥調研探根基:探求藏藥與西藥的神奇療效
團隊深入縣城多家藥店開展寄生蟲防治藥品及藏藥與西藥的對比專項調研,隊員們詳細記錄阿苯達唑等西藥與藏藥配伍使用情況。
藏藥是藏族人民在高原特殊環境下積累千年的傳統醫藥體系,以青藏高原特有的天然藥材為主要原料,融合佛教醫學理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診療方法。
在調研過程中,幾名當地藥商介紹稱西藥與藏藥共同服用的療效往往強于單一用藥治療,由此可見,藏藥已是我國民族醫藥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包蟲病等地方病防治中與西醫結合發揮的獨特作用有著極其寶貴的研究價值。不過,隊員們在調研中發現,當地群眾對包蟲病防治意識較高,但規范用藥意識仍需加強,可見,藏藥的價值所需不僅僅在科研探索中,有效而廣泛的科普教育同樣是重中之重。
圖一 圖為團隊成員在蘆花鎮文體廣場開展寄生蟲科普展覽。羅英 供圖
雙線并進惠民生:科普展覽宣傳加強普及力度
晨光中的文體廣場上,各式各樣的寄生蟲創意科普作品吸引眾多群眾駐足。西南醫科大學的同學們創作的系列科普作品,將包蟲生活史用粘土、繪畫、繡花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呈現。“原來狗是包蟲傳播的關鍵環節!”“以后一定要將肉煮得熟透了再吃!”看著科普作品展,群眾們紛紛發出了自己的感嘆。
圖二 圖為實踐團在蘆花鎮暑托班開展寄生蟲科普繪畫。羅英 供圖
為了加強今天的科普效果和群眾們的記憶與積極性,實踐隊員們給每一位參與活動中的居民發放了衣架、紙巾、口罩等“健康套裝”,同時,隊員們向來參觀的群眾發放了自制的藏漢雙語宣傳單及調研表,順著大家求知欲望高漲推進科普力度,并通過調研表收集當地居民對于寄生蟲的實際了解情況數據,這些數據將給予大家后續的研究以及科普宣傳重要的參考意義。
圖三 圖為實踐團與蘆花鎮暑托班孩子們合影。黑水縣團委 供圖
寓教于樂種希望:暑托班防蟲課帶動孩子新希望
縣體育館內歡聲雷動,30余名藏族孩子正在暑托班開展"健康探險"。實踐隊隊員正在縣體育館暑托班開展寄生蟲防治宣講活動。在防治科普PPT講堂中,包蟲變身卡通反派,孩子們在隊員們循序引領下了解了多種寄生蟲“反派”的生活史與防治方式。手工課上,藏香與艾草的氣息彌漫,同學們指導制作的防蟲香包很快被孩子們掛在腰間。
急救教學過程中,志愿者用繃帶在孩子們的手腕上示范“8字包扎法”,大家兩兩結對練習,嚴肅的表情儼然“小軍醫”。在科普繪畫和自制鑰匙扣環節,孩子們的情緒再次被調動,親自動手的新奇感和作品完成的自豪感在大家的笑聲中和孩子們興奮高舉作品的動作里淋漓展現。孩子們將帶走他們的作品,同樣帶走的還有實踐隊用多樣而引人入勝的方式交給他們的防治知識,希望將在他們心中繼續生長。
圖四 圖為團隊成員于蘆花會議遺址合影。澤金梅 供圖
紅色基因永傳承:蘆花會議舊址獲新知
實踐最后一日,團隊懷著崇敬之心奔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蘆花會議遺址及紀念館。1935年7月,中共中央在此召開著名“蘆花會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在這座古樸的藏式碉樓里研究民族政策,紅軍衛生員曾在此為藏族群眾治病送藥。
站在毛澤東同志居住過的石砌碉樓前,隊員們凝視著當年紅軍使用過的簡易醫藥箱,對比今日高科技設備檢測的方便快捷,大家深刻感受到醫療衛生事業的滄桑巨變。紀念館內,泛黃的《紅星》報刊載的"注意飲水和飲食衛生"的紅軍衛生條例,與團隊研發的藏漢雙語包蟲病防控手冊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隊員們誓言將繼承先輩遺志,讓健康中國的星火在雪域高原永遠傳承。
對話當地:來自一線的聲音與認可
本次實踐中,團隊特別采訪了黑水縣團委副書記。他表示:“西南醫科大學同學們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專業的防病知識,更用青春活力點燃了高原。這種‘高校+地方’的實踐模式非常有價值,我們期待長期合作,共同守護黑水健康。”
團隊還走訪了西部里社區,一位受訪居民坦言:“以前知道包蟲病,但不清楚具體怎么防。這些學生娃娃講得清楚,做得耐心,是我們老百姓需要的!”
“牦牛背上的健康崗哨”團隊,以醫者的仁心與青年的擔當,在紅軍走過的雪域高原續筑防蟲高墻,用專業與熱忱在海拔3000米處留下了青春的崗哨之聲。團隊累計發放價值1000元的口罩、文具、生活用品等物資;制作并傳播1部寄生蟲防治科普宣講PPT、1部藏漢雙語科普動畫小視頻;形成600份寄生蟲病防治調查問卷、500張藏漢雙語寄生蟲宣傳傳單,服務群眾1000人次;完成1份采訪總結、12份成員心得、6部DV科普資源,建立藏漢雙譯科普資料包。此外,團隊還與黑水縣相關單位達成共建意向,建立了“醫學學生返鄉 + 專家指導 + 線上線下聯動”的社會實踐模式。活動不僅提升了當地居民對寄生蟲病的認知,還增強了他們的疾病防治意識,為藏區健康事業發展筑牢了基礎。
后續,團隊擬開展“藏藥協同阿苯達唑納米遞送抗包蟲藥靶向咀嚼片”項目,深入研究藏區寄生蟲病防治。同時,將繼續深化與黑水縣的合作,持續開展寄生蟲病防治科普活動,優化線上科普平臺,為守護藏區群眾健康、助力鄉村振興不懈努力,推動藏區健康事業可持續發展。
(通訊員 熊崢陽 張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