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新時代青年社會責任,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7月4日,安徽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建證青春·工筑基層”暑期實踐隊一行12余名隊員,走進馬鞍山市岱山公園老年公寓,開展了以衛生清掃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為老人們營造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

(圖為實踐隊員與老人在院中交談。 汪義旗 供圖)
活動籌備階段,實踐隊隊長通過電話與老年公寓負責人反復溝通,詳細了解公寓的建筑布局、公共區域分布及老人居住房間的基本情況,根據實際需求制定了“分區負責、重點攻堅”的清掃方案。考慮到老年公寓地面多為防滑材質、家具多為實木制品,隊員們特意準備了軟毛掃帚、中性清潔劑、超細纖維抹布等適合的清潔工具,避免清掃過程中對設施造成損傷。出發前,隊員們還集中學習了老年公寓安全管理規定,明確“輕操作、少噪音、不觸碰老人私人物品”的基本原則,為活動順利開展筑牢基礎。
清晨的岱山公園老年公寓里,鳥鳴與老人們的晨談聲交織成溫馨的旋律。實踐隊隊員們佩戴著統一的志愿標識,在負責人的引導下迅速投入戰斗。公共區域的清掃任務由4名隊員承擔:兩人一組負責樓梯間,一人用長柄掃帚清掃臺階縫隙的積塵,一人緊隨其后用半干抹布擦拭扶手,連轉角處的雕花裝飾都被細細擦凈;庭院里的石桌石凳前,隊員們先用毛刷清理桌面凹槽里的落葉碎屑,再用清水反復沖洗,陽光下的石面漸漸透出溫潤的光澤。
老人居住的房間是清掃的重點區域。8名隊員分成4組,每組負責一邊房間。進入房間前,隊員們會先輕聲敲門示意,得到允許后再輕步進入。對于行動自如的老人,隊員們會先幫忙將床頭柜上的水杯、藥盒移至安全位置,再俯身清掃床底的灰塵;遇到臥床的老人,大家則格外小心,用小毛刷輕輕清理窗臺縫隙,用擰干的抹布擦拭衣柜表面,避免揚起灰塵影響老人呼吸。在一間住著兩位老奶奶的房間里,隊員們發現衣柜頂部堆積著厚厚的灰塵,便搬來矮凳,一人扶住凳腳確保安全,一人站在凳上仔細清掃,原本蒙塵的相框在擦拭后,露出了老人們與家人的合影笑臉。
衛生間的清潔最考驗耐心。隊員們戴上手套,先用潔廁劑仔細擦拭馬桶內外,再用專用刷子清理地漏里的毛發,最后用消毒水擦拭洗手臺和鏡面。一位負責清潔衛生間的隊員說:“雖然這里的清掃工作有點累,但想到老人們使用時能更舒心,就覺得很有意義。”

(圖為實踐隊員與老人在院中交談。 汪義旗 供圖)
清掃過程中,隊員們用無聲的行動傳遞著細膩的關懷。在整理老人的儲物柜時,大家會按照“常用物品放中層、重物放低層”的原則,悄悄將散落的襪子疊放整齊,把歪倒的拐杖扶直靠在床邊;發現窗臺上的盆栽葉片積了灰,便用濕棉簽輕輕擦拭,讓綠意更顯鮮亮;走廊里的公告欄玻璃上沾著手印,隊員們特意找來玻璃清潔劑,反復擦拭至透亮,讓老人們能清晰看清通知內容。
中午時分,經過近5個小時的忙碌,老年公寓的面貌煥然一新:走廊地面光可鑒人,扶手摸上去干爽潔凈,房間里的家具散發著淡淡的木質清香,連陽臺角落的廢舊紙箱都被整齊捆扎好放在指定回收處。一位坐在庭院里曬太陽的老爺爺看著锃亮的石桌,笑著豎起大拇指,雖然沒有過多言語,但眼里的暖意勝過千言萬語。
活動結束后,隊員們坐在庭院的長椅上稍作休息,額頭上的汗珠折射著陽光,掌心因長時間握掃帚而留下淺淺的紅痕。“原來清掃不是簡單的體力活,既要干凈又要安全,這讓我想起了家里的長輩,以后要多幫他們做做家務。”一位隊員的感慨引發了大家的共鳴。隊長在總結時說:“這次活動雖然沒有復雜的互動,但我們用雙手為老人們創造了更舒適的環境,這種‘無聲的陪伴’同樣有溫度。”
此次衛生清掃志愿服務,是安徽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引導學生扎根社會、服務民生的生動實踐。隊員們用汗水踐行著青年擔當,用細節傳遞著社會溫情。未來,學院將繼續組織此類志愿服務活動,讓更多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感悟“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用實際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結束后合影。 汪義旗 供圖
通訊員 汪義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