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山東大學法學院“智法同暉”調研團成員朱佳朋走進即墨區人民法院,通過實地走訪、親身體驗、面對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基層法院的數字司法建設現狀,旨在為后續推進DeepSeek賦能刑事裁判的專題研究提供思路。
成員通過與法院工作人員交談了解到,早在2020年2月,該院就完成全國首例遠程連線監區審判,通過連接看守所、檢察院與法院審判庭的三方遠程視頻系統,實現疫情防控與審判工作“兩不誤”。今年7月,藍村法庭又啟用全新升級的互聯網審判庭,創新構建“線上云法庭+線下工作站”雙軌并行的“兩站融合”解紛模式。
隨后,團隊成員在實習期間接觸相關業務,親身體驗操作各類數字系統。“終本終結管理平臺”一鍵重啟終本案件,聯通公安、稅務等多部門數據,批量監控被執行人最新財產動向。執行局“總對總”網絡查控系統,助力凍結賬戶、查封車輛等在分秒間完成,徹底告別“跑斷腿”的財產查控時代。可見,技術賦能司法的確實現了司法效率的“加速跑”。
法院工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著重指出,技術安全是實現數字系統良性應用的前提,一旦出現系統崩潰等突發狀況,相關工作就難以推進。
對此,一是要明確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地位,二是把握好各類技術的風險系數和應用場景。此外,對于DeepSeek賦能刑事裁判問題,工作人員表示期待充分發揮DeepSeek可本地部署、“思維鏈”模式等優勢,擴大數字司法應用領域,真正實現“給司法做加法,給當事人訴訟做減法,給審判效益增砝碼,給庭審工作減負重”。
通過前往即墨區人民法院實地調研,團隊成員對現有數字司法技術的應用場景和功能局限性獲得更加全面的認識。以需求為導向,本次調研成果也為后續探索DeepSeek在刑事裁判領域的不同應用場景并制定相應的規制方案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