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頭:大學生網報宿遷8月26日電(通訊員 王梓羽)
導語:2025年暑期,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實踐團隊在沭陽官墩村小學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教學實踐活動。志愿者周子馨與團隊成員通過情感化教學和情境創設,為鄉村學生打造了一系列富有感染力的語文與英語課堂。
正文:
2025年7-8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實踐團隊在江蘇沭陽官墩村小學開展創新教學實踐。志愿者周子馨帶領團隊運用情感化教學策略和情境創設方法,將古典文學與現代生活、英語學習與鄉土文化有機結合,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情感化教學:讓文學走進心靈
在語文教學中,團隊特別注重情感共鳴的教學策略。講授《送元二使安西》時,周子馨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窗外楊柳、體驗半杯清水的象征意義,使千年古詩煥發現代生命力。這種情感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能夠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與文本內容相聯系,超過80%的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分享自己對離別情感的切身感受。
靈活應變:把握教學最佳時機
教學過程中的天氣變化成為意外的教學資源。當教室光線轉暗與課文《燈光》情境巧合時,周子馨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通過劃亮火柴再現文中場景。這一即興的教學創新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開放性的提問更激發了學生多元的思考回應。窗外閃電劃過的瞬間,仿佛為這堂特別的教學課增添了注腳。
觀察反思:捕捉教學精彩瞬間
實踐團隊通過細致的課堂觀察發現,情感共鳴時刻往往能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記錄者馬海燕注意到,當學生眼中閃現"理解之光"時,就是知識內化的關鍵時刻。這一發現促使團隊更加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互動,將師生情感共鳴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指標。
多感官英語:全身參與的語言學習
英語教學中,團隊設計了多感官參與的教學活動。字母教學與身體動作相結合,發音練習與實物教具相配合,使原本抽象的英語學習變得具體可感。特別是"th"發音教學環節,通過蒲公英絨球的吹氣練習,成功解決了方言帶來的發音難題。
戲劇教學:在游戲中掌握語言
團隊創新的情景劇教學法,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習得語言知識。在"take shelter"短語教學中,學生們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在歡樂的游戲中掌握了英語表達。后續測試證明,這種教學方式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記憶保持率。
文化對話:構建多元文化視角
在跨文化教學中,團隊注重中西文化的對話與交流。通過對比中英文書信格式、開展詞卡貼圖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文化差異,建立文化自信。結課日上,學生們用稚嫩的畫筆描繪出連接中西文化的橋梁,展現出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
結語: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團隊通過情感化教學和情境創設,為鄉村教育提供了可借鑒的創新實踐。團隊將繼續探索更適合鄉村學生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署名:通訊員 王梓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