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絲綢文化綿延千年的歷史長卷中,印花工藝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勾勒出東方美學的深邃意境。為深入挖掘絲綢印染的技藝精髓,探尋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創新融合。7月17日,山東理工大學“織夢山東·絲旅新生”實踐團走進淄博大染坊絲綢集團有限公司,針對絲綢產業鏈核心環節的印花工藝展開深度調研。實踐團通過實地考察智能制造車間、觀摩先進印花設備、研討技術創新體系,系統梳理傳統絲綢企業在綠色轉型與智能化升級中的創新路徑。

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絲綢行業標桿企業,淄博大染坊絲綢集團有限公司現有臺灣奇正真絲特寬幅平網印花及寬幅聯合蒸化平幅水洗機生產線一條,配有十六個印花單元,面料印制幅寬2.8米,擁有幅寬1.8米平網印花機1臺,年生產高端寬幅印花家紡面料600萬米。寬幅真絲面料印花技術工藝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為生產家紡及服裝面料印花提供了設備和技術支持。

在恒溫恒濕的數字化車間內,實踐團成員觀察到完整的智能化印花生產線。高精度工業噴墨系統在絲綢面料上進行多色套印,配合自動化傳輸裝置實現連續作業。整條生產線集成了智能溫控、在線檢測、自動糾偏等先進功能,通過中央控制系統實現生產數據的實時采集與工藝參數的動態調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通過部署制造執行系統,實現從設計端到生產端的數字化貫通,大幅提升了多品種、小批量訂單的快速響應能力。

技術研發人員向實踐團重點介紹印花產品生產流程,將非遺扎染技藝與數碼印花技術結合,企業成功開發出兼具美學價值與實用功能的高端絲綢制品。十二月令花神、琺瑯彩等系列在豐富產品線的同時,顯著提升了絲綢制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企業文化展廳陳列成衣、絲綢眼罩、絲綢書等多樣文創。展品以大師圖案為主,紋樣經數字化再設計后應用于棉、絲棉混紡等不同材質,既保留絲綢韻味,又拓寬使用場景,用現代設計語言重構傳統元素,為非遺技藝的可持續傳承提供新路徑。本次調研活動使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傳統絲綢產業正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華麗轉身。
大染坊的實踐表明,只有堅持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發展方向,才能讓古老產業煥發新生機。山東理工大學“織夢山東·絲旅新生”實踐團將持續關注絲綢行業轉型升級進程,為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培養復合型行業人才貢獻力量。